跟丁毅久了,東江諸將現在都能明白一個道理,想要在這個世界很好的活下去,沒有兵馬和大炮是不行的。

阮文龍接著又說了下東江兵的開支。

目前開支又省了許多,因為以前的鐵礦,銅礦,硝石等都要從外面買回來,這可是大頭,要知道東江現在一年所用的鐵料和銅礦不知要多少萬斤。

現在佔了石見銀山,這塊錢就完全省了,只要水師去拖拉就行。

大頭還是軍費。

現在東江兵馬是三萬四(王衛忠登州兩千兵,和石見銀山三千兵都在內,徵日損失一千,但補了一千降兵,兵馬總數未變。)另有守備兵6千,總計四萬。

每月餉銀加上在座軍官文職的,就要接近五萬。

所有工匠和工人已經達到五千,每月工資也是兩萬多。

糧米還沒算,三十萬人吃的口糧都沒算。

口糧方面,一是朝廷有支援部份,二是朝鮮目前還能支援部份,三是丁毅自己囤田十幾萬畝,所以僅這上面,一年省了十幾萬兩銀,要不然,早就破產。

另外丁毅的旅順和皮島都在大建設,動不動徵遼民幹活,如果徵到兵士家屬,還要付錢,這方向一年大概要支出兩萬左右。

至於囤田時買的物具,牛,種子等物,和其他開支基本保持在三萬一年以上。

所以眼下整個東江一年開支在100萬兩以上。

這還沒有算其他軍用物資的開支,包括兵甲製作的棉布絲等物。(金屬礦現在有日本這條錢,算是不要錢了,又少了一大筆,不然開支更大。)

所以阮文龍說,雜七雜八所有加起來,現在要養三十多萬軍民,一年開支當在110萬左右。

眾將聽到一年開支110萬,瞬息就感覺丁大人的不容易了。

再想想糧米和金屬礦物等都已經不用花錢,還要110萬。

那以前丁毅能帶著大夥熬到現在,真是不容易。

趙大山張經等人更是目瞪口呆,咱們以前怎麼活下來的?

丁大人一年開支都要一百萬了?咱們以前怎麼活下來的?

阮文龍笑道,主要是軍費開支是大頭,還好兵馬擴張都是最近的事情。

更虧的丁大人的回收軍餉之塊,能讓丁大人有錢支撐。

眼下他們近四萬兵馬,每人每月只要消費一錢,就能回收四千,全年就能回收五萬兩。

丁毅幾次增兵,都是海外賺了大錢,包括最後在登州之亂後大搶了一筆,才有銀子增兵。

大夥這下是明白了,丁大人增兵不是看有多少人,是看有多少錢。

丁毅這時又道:“這次若不去日本打本仗,咱們四萬多兵馬,一年之後,我發軍餉就要發到破產。”

“現在你們明白,我為什麼一定要去打日本了。”

眾將恍然大悟。

丁毅正是因為暴兵暴多了,逼不得已才伐日的,這仗要不打贏了,以後不用後金來攻他,他就會因為養不起這麼多人而破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