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上原本有山東巡撫朱大典之令喻,要求各地配合登州糧商秦某(秦楠父親的名義),賑濟災民,這麼可以刷功績,又有銀子拿的錢,單縣縣令自然大力配合。

杜如海接著以每人每月一兩銀,聘請當地捕快衙役和兵丁幫忙維持次序,再以每月五錢銀,請當地成年壯實男子幫忙,很快聚集一批百人隊伍。

他們就地買糧,路邊搭棚(防止下雨),開鍋煮粥,更選在高山處豎起大旗,上寫救濟災民,官府煮粥幾個大字,邊上再豎一旗,畫煮粥和飯碗。

這使的很多災民,只要一進山東境內,沒走幾百米就能看到幾面大旗。

同時杜如海派出二十個從旅順來的自己人,直接越過省界進入河南,要求不要深入太遠,注意避開農民軍,但凡見到災民,或進入縣府鎮裡,都要宣傳一下,從單縣進入山東,有山東登州糧商賑濟災民,大夥有口粥喝。

隨著丁毅的人馬四處擺攤,山東與京城,河南,安徽等交界的地方,到處都是丁毅的煮粥隊。

為了把這件事當成長遠的事情來幹,杜如海後繼又從各地徵集工匠,就在各粥點附近建簡易房屋,給煮粥隊的人長住。

開始前面幾個月的災民人流還是比較少的,但隨著時間推移,這邊名聲也越來越響,還有來往山東和河南,安徽等各地商人會去宣傳。

半年之後,隨著農民軍四處折騰,這些路上的的災民越來越多,越來越多。

即便是農民軍低谷之時,也會有百姓沿著這些路,往登萊尋去。

沒多久情報司又給杜如海出了個注意,有來往的商人,可以託他們宣傳,如果商人們經過,帶來災民,可酌量給少量銀兩,商人即是行善,又有銀來,自然更願意宣傳,甚至指引著災民往這邊趕。

為保證災民們儘量趕向登萊,所有災民進入山東的第一站,都會接受宣傳,旅順的人告訴他們,去年登萊兵亂,大量百姓不在了,當地到處都是空著的糧田和房屋,越早過去,越有機會得到房子和田。

很多災民不敢相信,有人問,不要錢嗎?

旅順的人道,有空著的房屋都不要錢,如果房屋滿了,會有人組織自己建,不出工錢,但保證吃飽,也不收錢。

至於田地,分田之後,只需交租就行,具體交多了,你們到了才知道,但相信我,登萊那邊供吃,至少不會餓死你們。

經過第一道的宣傳,大量的災民會沿著指定路線往登萊去。

此時旅順基本在隔著二三十里間,再設另一個粥鋪,一路連續,穿過整個山東,指引災民來到登萊。

很快杜如海發現,人手遠遠不夠,當地請的人必竟沒有自己人好用,又從登州旅順調派了一千人過去。

半年不到,山東境內到處都是丁毅的人馬和據點,丁毅的銀子嘩啦啦的流出去,他在登萊好不容易撈了一大把,但在這邊幹下去,基本每月要用到一萬以上,災民多的時候,甚至一月要用到兩萬以上,花費巨大。

若沒有抄家這件事,丁毅都玩不起來這種推廣引流。

這麼大的血本下去,帶來的就是大量的人口,並且在這樣的宣傳下,很多原本沒有受到兵災的河南,山西百姓,都拖家帶口往登萊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