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能看丁毅的面子,不克扣王衛忠的營餉就算不錯了,還指望他花錢用在軍隊上面?

而且王衛忠也是丁毅精挑細選的,絕對的是忠心之人,丁毅很有把握相信。

就算王衛忠以後不受丁毅節制,丁毅也有辦法把兵馬都弄回來。

另外,原登州總兵吳安邦在平叛中連吃敗戰,先是在黃縣被叛軍擊敗,最後攻城也受挫兵退,高起潛差點想斬他。

事後,他被降為參將,到皮島任職。

朝中諸公之意,大概是想安排在丁毅身邊。

其餘各路總兵參將等,皆有升賞不等。

原知府劉元,更因功升為登萊巡撫,代替了原來的孫元化。

這樣登萊這邊,徐敷奏和劉元都算是丁毅的人。

朝中對徐敷奏和劉元曾有爭議,周延儒溫體仁一系吵著要把徐調到其他地方,說是和丁毅一夥的,另要把劉元調往濟南。

但高起潛和梁廷棟起了重要的作用,一個說,“萊州以東,殘破幾百裡,殺人盈十餘萬,萊城之外二百里,血染黃埃,萊城之內五六月,巷堆白骨。”

另一個道:“登州荼毒年餘,賊所至屠戳,村落為墟,城市蕩然無復曩時之盛。”

兩人的意思,登萊兩州需要重建,必須讓當地有經驗,深得當地人心的人來幹。

徐敷奏帶兵先破登州,劉元在當地為官多年,都是深得人心的呀。

但私底下,高和朱這麼對崇禎說。

登萊剛被破敗,到處荒蕪,兵馬靡爛,原守軍全被叛軍裹挾,現在沒有總兵願意去。

而且很多敗兵逃到登萊各處山上佔山為匪,需要官軍繼續圍剿,這是苦差事啊。

徐敷奏和丁毅交好,正好讓他帶兵駐守,消耗他的實力和精力,再把丁毅王衛忠部給他,豈不妙哉。

至於劉元,當天大夥都聽到丁毅要斬劉元的,劉元把丁毅的鹽利都送給孔有德,簡直是生死仇人,是高起潛力保下來的,這人是丁毅的死敵。

崇禎帝聽完,覺的有道理,便准奏。

徐和劉的留任,都是丁毅以破登州為代價,請高起潛和朱大典力保的。

另外還送上白銀萬兩,加以後每年鹽利兩萬。

這會高起潛和朱大典是拼命的幫丁毅想辦法,促以功成。

升賞一到,各總兵各歸各家,徐敷奏也要駐守登萊,為丁毅移出皮島總兵之職。

這時他果然也挺慘的。

原登萊總兵張可大戰死,手下兵馬要麼死了,要麼降了,只有登萊水師有三千兵馬儲存下來,由趙可教統領。

後來任登州總兵的吳安邦,餘下三千兵馬,加萊州三千兵馬歸徐敷奏指揮。

王衛忠三千登州營歸他。

這樣徐敷奏聽起來,好像有九千步營,三千水師,麾下有一萬兩千人。

其實直接歸他指揮的只有原吳安邦的三千人,其餘萊州三千兵馬有參將楊鎮統領,登州三千兵馬有王衛忠統領,登萊水師有水師參將趙可率統領,兵馬比以前反而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