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軍陣前已經放好了火炮陣地,這些火炮都是從萊州,昌邑等運過來的,大概有七十多門。

隨著前軍一聲令下。

轟,明軍的大炮先轟了起來。

丁毅和徐敷奏面面相覷,這個時代用火炮攻城卻是沒啥大用。

皇太極和孔有德都試過了。

孔有德手上一度有三四百門火炮,簡直是明軍史上動上火炮最多的一次,還是奈何不了萊州。

火炮在這裡唯一的作用,大概是為已方攻城兵馬提供士氣壯膽,提醒他們,自己也有火炮在打。

但丁毅後來才知道,原來明軍打炮還有另一種作用,火炮一打,空中就滿是煙霧,如果正好在敵軍的炮火覆蓋下,有時敵軍未必知道自己有沒有打中。

丁毅聽完,覺的還有點道理。

因為官軍這邊很快幾十門紛紛響起,炮地前面全是煙霧,丁毅等人站在平地上都不好看到前面,趕緊和高起潛等一起找了個高坡去觀看。

前面喊殺聲震天,官軍用刀逼著民夫和降軍先推著獨輪盾車往前。

丁毅一看目瞪口呆,後金用的盾車都是兩個輪子的,明軍居然還在用一個輪子的。

而且後金的盾車保護性更強,明軍的幾乎沒有保護,完全就是運土和送死用。

大量的農夫和降軍推著車往前,但隊形還比較散,以防炮擊。

孔有德手下有好多用炮的好手,前面都不著急,等官軍進入一里地後,轟,城牆上炮聲連連,連綿不斷的炮彈往城下狂瀉而來。

丁毅發現明軍的盾車也有好處,就是比後金的盾車小很多,被打中的機率理論上也會小。

但是一旦打中,撲哧一聲,就能遠遠看到那盾車當場四分五裂,有時炮彈復又彈起,打在民夫身上,哧啦,把民夫當場打死。

相比而言,後金的盾車防護力很強,有時泥土沙袋裝的足夠多,一炮打上去都不見得能把盾車打掉。

但後金盾車重,地面不好的話,也很難前行。

丁毅一邊觀看戰場,一邊對比後金與明軍攻城,尋找差距和應對辦法。

當然了,每個領軍主帥可能攻城的方法都不一樣,但對丁毅來說,多看看總是有好處的。

此時隨著雙方的火炮同時響起,戰爭也進入最殘酷的攻城戰。

登州城設計之初,大概也沒想到會有人攻到這裡,所以護城河淺又窄。

叛軍佔後雖然也有挖建,但人手不足,時間也不夠。

一個時辰不到,官軍便把護城河全部填滿。

但城下也是屍體堆積無數,大量的民夫和降軍被叛軍射殺當場。

特別最後半小時,民夫和降軍被城上的炮火和弓箭直接打崩,四散而逃。

官軍沒辦法,又不能大肆屠殺自己國民,只能由步營推著餘下的盾車前往,好不容易把護城河填上。

但更慘烈的蟻附也終於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