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的歷史上,後金打贏大淩河之役後,就沒再動明國,轉頭去打林丹汗了,打了差不多有四五個月。

所以明國國內也很定心在徵發大兵剿滅孔有德。

但因為丁毅的到來,皇太極這次沒去打林丹汗,他想打旅順,打金州。

他一發話,大殿裡有人不同意。

阿巴泰率先反對,他的意思是,大金剛剛打了幾個月的仗,人困馬乏,加上好多良田又被毀,天氣又冷,不利於出兵,休息一下,開春再打唄。

阿巴泰這人,是大錯不犯,小錯不斷,經常不尊重人,特別不尊重皇太極這領導,但是他又不犯大錯,更不亂站隊,所以皇太極對他是又愛又恨。

天聰元年(1627),因為一件小事,皇太極為了警告他,曾當著眾貝勒面痛斥他,說他妄自尊大,想和四大貝勒平起平坐,因此罰了他雕鞍馬、素鞍馬各八匹,甲冑四副。

結果阿巴泰無所謂,而且之後還屢次犯錯。

現在阿巴泰一開口,大殿裡馬上有人附合。

因為現在的北方的確有點冷,前些日子還下了大雪,馬都沒有草吃。

皇太極大怒:“咱們冷,明軍就不冷了?”

“那明將丁毅很善守城,眼下正在加緊修築金州和南關口,若等到明春,他起碼多挖了幾百條坑,本汗,一刻也不能等。”

代善深以為然,馬上道:“上次讓丁老鼠逃過一劫,這次一定不能讓他緩過氣。”

和皇太極交好的濟爾哈朗也馬上贊成。

接著皇太極又問漢臣,漢臣們個個同意,要求起兵打旅順和金州。

眾貝勒無奈,只好同意。

於是皇太極馬上下令,原本回師的蒙古軍都往盛京來,同時操練兵馬,準備物資。

十一月下旬,他比原本的歷史上提前半個月,接受禮部參政李伯龍之建議,廢除“與三大貝勒俱南面坐”、共理朝政的舊制,改為大汗“南面獨坐”,突出汗位獨尊地位。

繼而尋機削除異已,剷除了威脅汗位的三大貝勒勢力,使汗權得到鞏固。

這一步的成功,進而奠定了皇太極以後說一不二的無上權威。

十二月,皇太極不顧嚴寒的天氣,聚集兵馬五萬多,其中蒙古軍一萬,大金一萬多,漢軍三萬。

帶紅夷大炮五十門,準備一舉打破旅順和金州,徹底滅掉丁毅這個死老鼠。

因盛京距離金州太遠,皇太極在十一月份就讓阿巴泰和李永芳,徵發明人百姓二萬五,趕到蓋州。

後金在一片廢墟的蓋州城裡,重新建造倉庫,用來囤結糧草和馬料。

十二月初,寒風陣陣中,蒙古軍一萬先趕到蓋州,當晚入駐城中,在城牆一側拉起帳篷,抵擋寒風。

十二月四日漢軍三萬來到蓋州,駐紮在城外,也是背靠著城牆抵擋寒風。

七日,後金軍來到蓋州。

八日,紅夷大炮來到蓋州。

此時小小的蓋州擁入近十萬人馬,後金半國之力都在這裡,號稱十五萬大軍。

這是出動的兵馬比上次打大淩河還要多,可見對丁毅的重視程度。

但等皇太極到了蓋州之後,更是忍不住的每天要痛罵丁毅一千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