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賺錢了(第1/4頁)
章節報錯
各司相繼彙報了一些資料,小的物資,養的雞鴨牛羊,大夥都沒興趣記了,最關心的是他們看重的軍工業。
眼下豬島已經有十部機床,而且五月份就有了,後來沒做新的,因為沒有蜆木。
十部機床每月能出產銃管一千二百支。
丁毅全軍六千人,一半是銃兵,已經全部裝配完畢,匠作局還存了一千多杆,並且在連續的積存。
這保證他們可以在訓練和戰場上痛快的擊發,有新銃可以替換。
丁毅想了想後,馬上對匠作局說,存貨到二萬杆後暫停,配合炮兵那邊做炮。
他未來想發展燧發槍,估計今年到年底就能存一萬,明年暴兵到一萬,五千銃兵,還是夠用。
後年如果不出意外,應該有燧發槍可以替代,就算替代不了,到時再做也來的及,明年的機床,肯定只會更多。
李忠義馬上記下,表示沒問題。
顆粒火藥和炭的積蓄都沒有問題,用李忠義的話說,眼下火藥的積蓄,十萬人打一年都打不完,當然,他是指用銃的情況下。
丁毅要求還要繼續囤,將來是炮的天下,以後水師上面全是炮,一陣齊射,那不知要多少火藥。
李忠義等人頓時臉色嚴肅起來。
他們這些人樂於滿足現狀,在他們大部人看來,丁毅的物資積囤,已經遠遠超過明朝幾個總兵之和。
有些東西,就算明朝朝庭也不可能一下子拿出這麼多。
但丁毅,好像永遠覺的不夠。
他在旅順挖了無數的地下倉庫,有山的地方建了無數個山洞倉庫,並且每時每刻的都在幹。
只要有錢,他就購買物資,並立刻積囤起來。
現在匠作局其他武器都沒有問題,槍盾兵還配了刀。
唯一就是鐵甲做的有點慢,眼下全軍才一千副鐵甲左右,其他人都先穿棉甲。
目前的產量,是每月一百二十副,主要還是工匠少,學徒少。
但李忠義表示,眼下很多學徒已經學的差不多,並且匠作局又從百姓中挑選了三百多學徒。
預計到明年一月後,月產能破兩百。
丁毅點頭,這年代優秀的工匠和熟練的工匠太少,他全年有一小半時間在外收羅,還是不夠用,看來明年還要加快。
想想後金在瀋陽,連綿十幾裡的匠鋪,不知有幾千上萬的工匠在,這才支撐著後金十餘萬兵馬的消耗,保證著他們人人披甲。
丁毅回頭和阮思青阮文燕道:“明年還要到處找工匠,咱們旅順的工匠,明年要爭取破千。”
“諾。”兩人趕緊點頭。
此時李忠義又提,有兵士提出咱們的盾太重,背背上還好,打起來的時候,提手上時間長了會很沉,他建設前排盾和後排盾,各降兩斤,對防護弓箭是沒任何問題的。
丁毅想了想,馬上同意。
他的盾比較大,也是用來防後金弓箭的,而且加大了防護面,所以比較沉。
之前設計時也想到這個問題,所以所有的盾都可以放地上。
打仗的時候,只有第一排執盾蹲於地上,後面二排都要肉搏,只有在前進或防箭時,才提盾。
槍盾兵訓練時,每天更要提盾一小時以上,以練臂力和耐力。
但大夥還是覺的重。
匠作局考慮到弓箭的威力,認為可以消弱兩斤。
匠作局最後彙報,按眼下的人手,和熔練銅料的速度,每月可產青銅12磅野戰炮4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