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丁毅最重工匠,阮思青和阮文燕一路過去,儘量到各海岸城市去找,用重金收買,在南京,福建等地,都尋求造船工匠,但大部份人不想離家背井,必竟沿海城市沒有戰亂,都過的很好。

最後隨船回來的,共十一人,加家屬有二十人左右。

其中有鐵木匠三人,會造玻璃的工匠三人,會修船的工匠五人。

但這五人當年都是修理工,不是很會造。

總體來說,阮思青這趟出去,不是很成功,但也不算失敗。

丁毅當即就讓建設司配合匠作局,趕緊在旅順東邊,往皮島方向,建船廠。

工匠雖少,船廠也要新建起來,以後皮島運來的大木,可往旅順運,不再往豬島去了。

豬島那現在存了差不多一萬根大木,等乾燥後,可用來造大船。(最少要五年以上才能用,越久越好,乾燥之前還要泡水裡幾個月,用來去掉多餘的樹脂。)

而旅順這邊的新木,用來造小船,主要是培養船匠的能力和技藝,這種小船造出來也用不了多久,純屬點技能用的。

丁毅問:“有找到厲害的造船工匠沒?”

“有,南京有,聽說祖上是造鄭和寶船的。”阮思青道:“他們世代為匠籍,眼下為南京工部負責造船的匠頭,家境不錯,不肯來這裡。”

“他和他兄弟都是南京工部的匠頭,手下還有十幾個徒弟,小日子紅火的很,不肯來。”

有就行,丁毅忘了教阮思青了,這世上沒有談不成的交易。

前世的經驗告訴他,只要是人,就能談價。

如果談不攏,那只是你付出的代價,不足以打動對方而已。

看來,還是要我出去一趟。

這次阮思青回來後,丁毅讓他好好休息了一番。

大概到十一月底,寒冬到來之前,南關口的炮臺已經修建了兩個,各項防禦措施也加強了很多。

丁毅思索之後,想著上次寫給皇太極的信,估計短時間後金不會打過來,決定再度出海,這次,他們要兵分兩路。

臨行前,他讓阮文龍依然處理旅順內所有大小民務事務,包括建設,後勤等。

趙大山,徐威負責兵士訓練,備戰,張經負責騎兵訓練,眼下他的騎兵已經擴建到一千騎。

若有後金來襲,全軍由趙大山統領,張經,毛信,徐威等為副。

趙大山智商在諸將中最高,也最喜歡學習丁毅,雖然一直在情報司,但丁毅相信他能指揮好。

而且他平時自己指揮,基本也就戰前說一下打法和防守手段,具體打起來,仍然是各司各局自己打,下面的將領都完成的很好。

這是丁毅煅練下屬獨自領兵能力的方式。

他統籌全域性,打仗讓他們自己打。

首先是要守住南關口,必竟丁毅在這裡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若實在守不住,就退往旅順。

眼下丁毅這點兵馬,守旅順絕對沒問題的。

另外在冬季來臨前,再收皮島遼民一萬,用來為南關口趕工。

今年的首要任務是弄好南關口的防禦,連囤田也可以先慢下來。

必竟南關口守住,他可以增加好幾萬畝良田,一旦守不住,失去戰略縱深不說,還要失去大量的良田。

吩附完後,丁毅帶戰艘四艘(目前他僅有四艘),商船十艘,共十四艘船,與阮思青,阮文燕,佛朗,安尼,向懷來,前往登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