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皮魯特當然更想要銀子,但是日本的刀和銀飾等藝術品,同樣能在明朝賣到好價錢。

若是運到東南亞、南洋等地,價錢更高。

“皮魯特先生帶了多少?大概想賣什麼價?”丁毅又問。

皮魯特想了想,便道,他就來了兩艘船,一艘戰船,一艘商船,帶了兩船貨物。

其中絲綢五千斤,砂糖十萬斤(大部份是優質白糖),少量荷蘭的特產包括乳酪。

他主要是賣糖,必竟是他們東印度公司自己產出的,絲綢還是在明朝購買,這傢伙買的還比丁毅買的貴。

按他的想法,絲綢想賣每百斤三百兩,砂糖每百斤十六兩。

兩樣折價3.1萬兩,加上乳酪和其他荷蘭木製特產,能賣個3.2萬就行。

丁毅一聽,覺的他賣的不是很貴。

他也帶了少量的糖,幕府收他的糖是每百斤十五兩。

當然,他也讓了利給富田,所以到手估計也就十二兩。

但他賺錢的大頭是絲,糖是用來點綴的。

另外,皮魯特想購日本刀三千把。

日本刀以前在日本按日本銅錢算,國內自己人買大概一千文銅錢,後來出口時發現不划算,大錢被明國商人賺了。

眼下日本刀都是幕府統一,或指定各大富商先集中,交給幕府一起售賣,按銀來結算,不用銅錢。

外國商人來日本拿刀,統一售價5兩7兩(根據產量季節和出口數來變化),基礎維持在5到6兩左右。

明商拿到刀後回國,大概能賣到1418兩,兩到三倍利潤,越是發達的地方,自然賣越貴。

富田貴和因為沒這麼多錢給丁毅,所以這次要賣丁毅五萬把刀,按五兩一把算,折價25萬兩。

要知道幕府很樂意賣刀的,他們往明朝走朱印船時,經常十萬二十萬的往明朝運。

因為有四五倍的利潤。

日本國內大概相當於一兩一把,他們幕府收集,不準私賣,然後以五兩以上賣給外國商人,轉轉手純賺五倍。

開始富田貴和想賣十萬把給丁毅,丁毅立馬拒絕,這麼多刀要賣到什麼時候?

所以丁毅現在手上很多刀,打算讓三千把給皮魯特。

三千把刀,丁毅給價5兩一把,總價1.5萬兩。

皮魯特很爽快的答應了,因為丁毅給的價不貴。

這個季節商人很多,日本刀賣的也貴,富田貴和昨天還賣6兩。

摺扇和工藝品也有,丁毅從富田貴和那裡接手很多,他也按略低於市場價的價格,賣給皮魯特1.7萬兩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