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登州王家(第1/3頁)
章節報錯
登文都轉運鹽使司分司下屬有兩個鹽課司,登州這邊的鹽課司大使叫週會,他妻弟叫王其吉。
王其吉還是另一個鹽課司的鹽務巡檢。
週會與王其吉占著職務之便,控制著登文附近包括現在煙臺、威海,乳山等地的所有鹽的銷售。
王家在登州城,還有個商鋪,專門賣鹽。
批發零售都幹。
外地的鹽進來,只有王家能收購,他不要,你就不能進登州。
本地的鹽民包括衛所軍戶迫於生計弄出的私鹽,也只能賣給王家。
而鹽民賣給周王兩家才34錢一擔,但百姓到商鋪裡買,卻要1兩以上一擔。
你要敢往外地賣,巡檢官下面有駐軍(嘉靖年間經御史齊宗道奏準,朝庭把部分官軍納入鹽務系統),馬上就能抓你,抓到就是殺頭的罪。
所以這些年,周王兩家在登州,靠著鹽場和控制著鹽利,不知賺了多少錢。
路超按丁毅的要求,上個月已經把登州附近方圓百里查的清清楚楚,前世山東西部幾個市的鹽利,都在王家手上。
按路超從打探的訊息,王家除掉上敬的銀子外,一年最少能賺兩萬兩。
丁毅覺的這可能還是往少了說。
必竟王周兩家能控制的地方,包括現在煙臺,威海,乳山,蓬萊、棲霞、龍口等七八個市(區),前世人口有好幾百萬近千萬,現在大明朝,後金和農民軍也都沒影響到這裡,少一點一百萬人口應該是有的。
徐光啟和宋應星當年分別記載了明朝百姓的消耗。
徐光啟說每一丁口每年消耗要15斤鹽。
宋應星說每個丁口每年要消耗50斤鹽。
咱們折箇中,每人每年用20斤鹽,那也是兩千萬斤。
再把明末的這些地區人口少算一半,50萬人,那也是一千萬斤。
算一兩一擔,這就十萬兩了。
何況他們還往外販賣。
這天下午,王家商鋪來了個年輕人,年輕人英武不凡,還帶著小娘和幾個家丁模樣。
這人,正是丁毅。
掌櫃是個中年男人,叫王其業,據說王其吉的哥哥。
他看丁毅氣勢不凡,但也沒敢怠慢,馬上從鋪子裡的坐椅上站起來:“客官需要點什麼嗎?”
說話時,那一雙綠豆眼睛,上下打量著阮文燕。
眼下九月,天正熱,阮文燕僅穿著一件薄衣,而且她喜歡練武,衣服都比較貼身。
天氣又熱,幾人走到這裡,俱是身上有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