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知錯能改,善莫大焉(第1/3頁)
章節報錯
松江是大明重要的產鹽區,所以那這鹽價低,但老百姓可買不到這麼偏宜的鹽,大部份錢還是讓商人賺了,丁毅他們在登州買可是1.4兩一擔,登州鹽民賣給鹽商才34錢。
批發的鹽價若能賣到一兩,丁毅就算比較滿意,而且崇禎以後,鹽價可是越來越貴的。
“咱們第一塊鹽田,有多大?”
“這就是想問大人的事情?”周得水指了指現場。
他們有兩個方案,一個是搞個兩百畝左右的鹽田,按照夏季的蒸發海水量,每天蒸發的海水量大概在五百到七百噸左右,按百分之一含鹽量算,可得到粗製海鹽五到七噸。
再經過二次加工,大概可以得到略少的精鹽,總體也在四到六噸左右。
整個過程大概要兩天,也就是兩天得到六噸左右的精鹽。
現在的問題是,他們想知道丁大人這鹽田,準備搞多大?
因為大小的話,需要配套的滷水池,結晶池,水車。
丁毅馬上當場算了起來。
兩天六噸精鹽,12000斤,120擔。(其實明朝一擔大概有120斤左右,咱們為了方便算100斤擔。
每擔1兩,兩天才100兩銀子。
太少。
必須加大鹽田。
“你看我雙島這最大能搞多少畝?”丁毅也不說多大,直接問周得水。
“單塊最大的話,曬海水就慢了,越大越慢,有時幾天都曬不幹。”
“俺們當年的經驗,四百畝最好,一天能勉強曬完。”
周得水道:“大人兼小,可以再弄幾塊,一步步來。”
“就這麼幹了,今年過年之前,弄十塊四百畝的。”
“遵命。”周得水高興的道。
丁毅勉勵了現場的工人和周得水,向他保證應有的好處,這才離去。
回去的路上,他已經在樂滋滋的算起帳來。
“四千畝的話,每兩天是兩千兩,一個月三萬兩,發達了啊。”想想都是美滋滋。
阮文燕實在不想潑冷水,但想了想還是小聲提醒。
她說話前,回頭看了眼身後。
趙大山瞬息有所悟,趕緊停步,和張經等人紛紛往後退。
“那邊好像要幫忙,俺們去稱把手。”趙大山憨笑道。
宋飛一臉怪詭,但還是跟著去了。
“四千畝的話,每兩天有一百二十噸,重20多萬斤。”
“咱們最大的旅順號,滿載也就20萬斤。”
“嘶。”丁毅瞬息一臉黑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