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說都是高配,就好像丁毅代都司職,其實才守備。

這也是為今後擴軍做準備,以後擴軍一局的兵馬直接可以擴到三百人以上,官職不用變。

2司千總張經,下有四局,張經一局,嚴雄一局,陳有富一局,馬躍一局,官兵450人。

3司千總趙大山,下有四局,趙大山一局,魏繼業一局,王衛忠一局,姚新漢一局,官兵350.

這司人數少,幾乎全是火銃兵和炮兵。

趙大山另兼丁毅親兵隊長,帶著著二十個嚕密銃手,二十個步兵算丁毅親兵,實際這局390人。

4司千總毛信,毛信領一局,何良武領一局,丁石頭領一局,周有根一局,官兵400人。

另有杜如海任後勤司千總,主要負責倉庫建設,全營伙食,糧餉點驗,發放,守衛,部下有從官兵家屬徵集的一百名農民,這些人都是營中官兵家屬,幫後勤打雜,燒飯,每月錢五錢,糧五斗,另有受傷退役兵士七人,加正兵十三人,共計二十名兵士。

鍾鎮奴任建設司千總,主要負責營房建設,囤田建堡,可徵集全堡民戶,能幹活的人,軍士家屬發錢發糧,非軍士家屬供三餐。手下正兵十人。

李忠義任匠作局局長,主要負責火器研究,兵器甲衣打造,內部又分兩個三部,火器部和甲器,兵器部,由李忠義,副局長陳安東,副局長朱自海分別負責。

火器部現在有工匠十一人,學徒二十人,是最大的一個部門。

現在丁毅手下工匠有將近二十人,很多都是後來從百姓中找來的,包括這次在旅順拉進來一千多兵馬,也有好多家屬會做匠活,只要會做的,全被抽進去,必竟每月發錢發餉,大夥也樂意。

匠作局的防衛,由124司輪流負責,每天各司派人十人守衛匠作局,以後匠作局擴大,守衛肯定還要加大。

阮思青任海運司把總,手上有四十名正兵,加二十多水手,三條船。阮文燕配合他,主要負責海執行商,購買物資。

很多穿越者都喜歡自領一軍,丁毅現在卻不喜歡。

他現在在軍中諸將裡威望巨盛,戰時可統領全軍,平時還有更多的事情要讓動腦,那有空帶兵。

但他做了另一件事。

高為民,曲海波,楊小川三人在當時的佇列訓練中非常出色。

三人和丁毅一起,成立訓練司,平時主要有三人負責軍官訓練。

以後凡營中所有升職軍官,無論是升什長,隊長,哨官,把總,或是小旗百戶什麼,各種軍職,都要到訓練司經過一個月的集訓。

同時每月抽調各級軍官,到訓練司集訓。

這相當於是一個小型的軍校稚形,集訓完畢的升職軍官,都要面見丁毅,由丁毅單獨面談,一個個熟悉下。

丁毅把部隊整合完畢,上報朝庭。

他現在的官職任名,和袁給他的千戶百戶完全不一樣。

所以報上去的時候,全用的袁的任命官名。

這邊的官職,算是內部自己人叫的。

反正明末的時候,大家都很亂,營裡什麼稱呼都有。

衛所兵和營兵合成一塊,百戶把總什麼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