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傢伙原是張成的家丁,這次大戰,因功升總旗,這傢伙打仗也挺猛的,當時做長槍隊,列第一排,親手捅死了兩個韃子,還活了下來,當時他們三排長槍兵,就他一個人活著,也算不容易。

丁石頭的話,引起共鳴,大夥紛紛稱是。

徐大堡的戰,卻是丁毅想了各種辦法,這才能以弱擊強。

這真是最好的例子,很好的提醒大家,打仗就是要動腦子。

丁毅滿意的看了眼丁石頭,繼續道:“全域性來看,當天大夥打的都不錯。”

“但你們在各自負責的區域,也有打的不好的地方,就這要你們在現場的應變和處置能力。”

“現在只是幾百人的小戰場,本官還能總看全域性,將來若是幾萬幾十萬人的大戰役。”

“本官的命令下去後,你們分駐各處的大將,就要看你們自己的能力。”

“臨機決變,多動腦子,這是你們將來,都要好好學習,深入運用的東西。”

“本官相信,只要大夥多動腦子,善於思考,將來必然是百戰百勝,個個都能成為統兵大員,光宗耀祖。”

眾人聽到統兵大員,光宗耀祖幾個字,好多人都興奮的不得了。

當兵打仗,以性命相拼,不就是為了這些嗎。

只有趙大山和張經兩人,回味著丁毅所說的,幾萬幾十萬人的大戰役,丁大人,果然志向遠大啊,俺們跟著丁大人,必然前途無量。

接下來丁毅頒佈了幾條暫時的軍令。

第一條就是以後打仗不準再割首級,戰時敢首級者,斬。

第二條就是論功方式的改變,即然首及不能割,那怎麼論功行賞?

以隊例順序來,願意排第一列的長槍兵刀盾兵或火銃兵,無論啥兵種,只要願意排第一隊的,打完之後分功百分之六十。

第二列的百分之二十。

第三列的百分之十。

第四列的及以後同分百分之十。

打個比方,一場大勝下來,割首級一百個,每個首級以五十兩銀計,共五千兩。

第一列的分百分之六十,三千兩。

第二列的分百分之二十一千兩。

第三列的分百分之十五百兩。

第四列及以後面所有的,均分百分之十,五百兩。

實際上大部分賞銀肯定要上交,丁毅說的是分配製度和方式。從而大夥都站前面兩排。

因功升官也是,優先從第一列提拔軍官。

丁毅告訴大夥,要鼓勵兄弟們排第一列,第一列雖然最危險,但是打完一仗後,活下來的,有機會提拔成為軍官。

官當大了,自然不用再排前列,也就越安全了嘛。

丁毅直言這個問題,人怕死是正常的,如果不想死,就把官當大,你當到總兵參將,還用的著你親自衝鋒陷陣在第一列?

想把官當大,先用站第一列開始。

現場的軍將們紛紛點頭,認同。

這些人以前大部份都是小兵,打仗都被叫衝前面。

這次徐大堡之戰,大部份還是指揮來著,可不用衝在最前面。

所以說,人,還是要當官的。

想當官,就先從排第一列開始。

丁毅的這個理念,以後就成為丁毅軍中訓練新兵和佇列的固定第一堂課。

教官們開課之後,都會大聲嚷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