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先秦的文獻中,保留有北斗九星的說法,後世則多言北斗七星。

《天文考異》:陶宏景《冥通記》曰:“北斗有九星,今星七見,二隱不出。”

林辰在北河大學宋史研究中心時,曾偶然看到過類似介紹。

《宋史·天文二》

【北斗七星在太微北,杓攜龍角,衡殷南斗,魁枕參首,是為帝車,運於中央,臨制四海,以建四時、均無形,移節度、定諸紀,乃七政之樞機,陰陽之元本也。........一至四為魁,魁為璇璣;五至七為杓,杓為玉衡:是為七政,星明其國昌。第八日弼星,在第七星右,不見;第九日輔星,在第六星左,常見。《晉志》,輔星傅乎閻(開陽,所以佐鬥成功,丞相之象也。】

這裡提到了第八、九兩顆星就是“輔弼二星”,後世我們看到的北斗九星圖就是根據此類說法繪製而成。

華夏的學者聽到這一套說法,絲毫沒有任何的障礙,很快,就理解了。

這一套說辭,埃及的學者理解起來,則略微有些難度。

但可以明確的一點是,遺址佈局,是按照北斗九星而來的。

老羅出聲發言道:“我國的青臺遺址就存在北斗九星的佈局,它是一處仰韶文化時期大型環壕聚落,已發現有三重環壕,總面積約31萬平方米。遺址內發現了由九個陶罐擺放而成的“北斗九星”圖案,斗柄向北,九星罐東部有黃土圜丘,周邊分佈有同時期甕棺以及不同時期的墓葬、臼類遺存及祭祀坑等相關遺蹟......”

有了例項之後,增強了眾人的信服感。

埃及專員道:“如果真的是北斗...九星的話,我們如何展開研究呢?”

林辰堅定道:“金字塔,可能那座金字塔就是突破口。”

話音剛落,哈米德教授騰的站立起來,大聲道:“我願意親自帶隊。”

“實踐證明,對我沒有傷害。”

哈米德教授咬牙道:“我不怕。”

......

會議討論的內容也被傳送到上面。

他們瞭解地面塌陷的幾個核心點組成的圖案竟然是華夏的北斗九星。

眾人為之一震!

感覺自己等人所做的工作,或許要顛覆以往的認知。

萬里之外的北斗九星,出現在了埃及。

簡直不可思議。

埃及的相關部門進行多輪反覆的討論,決定以哈米德教授作為考古第一負責人,而華夏的專家擔任指導,繼續推進考古工作。

新聞釋出會上,他們首先對因公逝去的幾位學者進行禱告,並且宣佈已經開啟了賠償事宜。

而後,公佈了目前的調查結果。

給大眾一個交代。

【根據專家團以外華夏專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們初步發現,事故塌陷的幾個核心點位置連線起來,與華夏記載的北斗九星相符.....導致死亡事件的位置,位於開陽星的位置.....接下來將由哈米德教授帶隊,繼續對北極星位置點進行探索.....】

新聞釋出會上,拋下的這番結果,使得每個記者都有些懵。

這都是什麼和什麼啊!

來的媒體大多是埃及媒體和其他西方媒體,他們哪裡接觸過北斗九星的說法。

林辰也出席了這場會議。

他親自為大家講解北斗九星的知識,大家好不容易從雲裡霧裡中擺脫出來,而後,瞬間浮現一種想法,終於發現為什麼覺得不對勁了。

明明是在埃及的土地上,卻用的華夏道家的北斗九星知識?

ps:不睡了,繼續加更!

還有兩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