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華清大學新機構(第1/2頁)
章節報錯
華清大學。
歷史學,地質學,天文學,生物學等多個學科的系主任齊匯一堂。
華清大學副校長清咳一聲,拿出一份檔案,道:“兩年以來,全世界都發生了一些奇異事件,各位應該或多或少聽到了一些小道訊息,雖然並不知道具體的訊息,但大致未來的研究重點已經清楚了。”
“前幾天我去參加了會議,上面明確指出,各大高校要適應時代的發展,鼓勵學科進行改革,大家可以看看手裡的一些檔案,領會精神。”
黃教授是歷史學系副主任,也來參加這場會議,剛才說話的時候,他瀏覽了一遍檔案內容。
“和林辰說的一樣,果然有了動作。”他心中暗道,檔案上面明確的指出,當今世界,各地神秘現象頻出,作為高校工作中,要合理的利用專業知識進行研究。
話裡話外,就是鼓勵大家研究神秘事件,當然,包括了史前文明。
檔案裡還說了一點。
跨學科交流活動已日益成為科研工作的事情,因此,其他專業的人也參與了進來。
“為了響應號召,經學校一致決定,歷史學,生物學,地質學,及天文物理學共同成立一個機構,專門研究類似內容,研究所的名字暫定.....”
“希望各位配合,每個學科必須保證有一位正教授參與其中,在每年的預算之中,每個學科至少要有50萬的經濟預算,投入到此項研究中.....”
各位系主任也有些扎舌。
他們對視一眼,看來這次是真的重視,以前大家最常提的一句話就是要進行跨學科交流。
落實到實際中卻存在許多問題。
誰為主,誰為輔?
出來的成果算到哪裡?
種種問題導致了跨學科交流推進的非常緩慢。
而且往往也是自發行為。
本次竟然設定了種種硬性規定,表達了一種決心,並不是空穴來風,而是實打實的要推進研究。
一位系主任說道:“我十分支援決定,但是....有個問題,這個機構誰說了算?”
他的話也算是問出了大家的疑惑。
每個學科都出五十萬資金,這是一筆大的經費,一個普通的國家社科基金才10萬元,每個學科都要輸血給它。
所以,有人動心了。
既然無法改變決定,那不如好好想一想如何的透過決定獲得更多的利益。
華清大學的副校長低沉道:“研究所承擔的任務很重,不僅僅是簡單坐在辦公室進行科研,而且還要到各地進行實地探索,同國內外同行進行交流合作,因此需要保證負責人在具備高度責任心的同時,要擁有一定的學術能力。”
“更為重要的一點,年齡上要有一些限制,不能年紀太大,否則精力跟不上......”
華清大學的副校長說了一堆話。
其他的系主任反而更有些迷惑。
有些條件其實彈縮性很強。
認為你可以就可以,認為你不符合條件也可以。
一切解釋權都歸校方所有。
天文學系主任說道:“我提名一個人吧,我們系的楚先雲教授,學術上面不用說,發表多篇論文,在國內外都享有一定的名望,尤其是年齡方面,更加的符合,他今年才四十七歲,正是年輕力壯的時候。”
其他人也聽過楚先雲教授。
雖然不是同一個專業,但幾乎都和他打過交道,而且大多評價非常好,平易近人,和學生也能打成一片。
“我推薦廖華教授。”
生物學系主任也提名了一位教授。
“廖華教授參加了前段時間的事情,做出了不小的貢獻,打過一次交道之後,也有了一定的經驗,在處理類似任務的時候,也更加的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