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辰放下電話。

他長出了一口氣。

這次真的是意外之喜。

史金波加上他的微信之後,說了一些論文的事情,林辰的論文寫的很好,眼光獨特,敢於打破權威,挑戰主流意見。

猜測也比較大膽。

言語之中大多是誇耀之詞。

史金波作為西夏學研究的頂級大佬,不會輕易說出這些話。

因此,林辰再如何的淡定,也不禁有些高興起來。

當然他並沒有驕傲。

還有三天的時間,論文才正式發表。

在唐雲亮教授和史金波教授的鼓勵下,林辰覺得自己有些低估自己的水平了。

有了他們的支援。

他的膽子不妨再大一些,步伐在邁的多幾步。

他謝絕貴客,閉門修煉。

在這個過程中,除了和謝文萱出去了兩晚,進行了友好的交流外,沒有其他的活動。

他的課程幾乎不用上了。

肯定是滿分。

學校也不可能讓他掛科。

於是,節省下來的大部分時間都用來寫論文。

這一次,他的目光落在了國外的主流意見上。

國外對於西夏的定位有些偏頗。

他們敘述中,西夏是一箇中亞國家,對於華夏的認可度並不高。

這一點,不僅有違背史書記載,更是對文物進行錯誤的解讀。

林辰認為自己有責任站出來,進行撥亂反正。

得益於網路技術的發展。

他可以便捷地訪問網站和聯絡其他學者,從而獲得了大量的資料。

於是,差不多用了兩天的時間。

有關西夏學的論文第二篇就出爐了。

《論西夏對中國的認同》

這篇論文也分為了四個部分,仔細梳理了一下西夏對華夏的認同。

西夏與同時代的宋遼金三個王朝一樣,都對中國表現出高度認同。

傳統歷史文獻記載。

西夏攀附元魏,追認唐朝,以宋遼為宗主國,尊稱宋朝為大漢,以唐堯漢祖為榜樣。

近代出土的西夏文獻記錄了西夏對中央王朝不同場合,以民族地域方位或朝代名稱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