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與華夏展開密切的交流與合作,雙方關係融洽,當然,他們也去黃帝陵祭拜了一下。

對外的報道是感受華夏悠久的歷史,實則有股認祖歸宗的意思。

這些人本就來華學習。

正好在墨西哥也曾經發現過甲骨文文字,得知甲骨文全部破譯之後,他們瞬間來了興趣,於是一群人向上面申請,也跟著過來參觀一下。

白老師向眾人一一介紹經過。

尤其是林辰的事蹟。

參觀的一些殷第安後人,紛紛發出讚歎,他們親身體會了華夏深厚的歷史文化,而如今,在林辰的身上,他們感覺到一股“大國氣象”。

沒錯,就是這個詞語。

如此的天才,也只有誕生在華夏。

這個裡面還有個小插曲。

舉行座談的時候,銘牌上面的文字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以前,人們會稱為印第安人。

現在,變成了“殷第安人”。

一字之差,意思天壤之別。

在國內的一些新聞報道過程中,也逐漸有了微小的變化,甚至,有位國內代表提意見的時候,要求進行立法,以後所有的有關名稱都要進行約束。

考慮到重重因素,暫時沒有實行。

......

一間會議室中。

左邊是華夏文字協會的專家教授,另一邊是二里頭研究的相關單位及領導。

前方的投影儀上,還有兩個人物。

一個是剛剛回到學校的林辰。

另一個是二里頭原工作隊隊長許洪教授。

許洪教授,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夏商周考古研究室主任兼二里頭工作隊隊長。

社科院研究生院考古系教授,博士生導師。華夏考古學會理事,夏商考古專業委員會常務副主任。

其代表作《二里頭:華夏王朝文明的開端》廣為人知。

甲骨文重大突破,立馬引起了二里頭有關領導的關注。

一直以來,國內比較公認的夏都就是二里頭。

如果有去參加過二里頭遺址的人員,他們會驚訝地發現,上面的牌子已經變成了二里頭夏都遺址。

雖然,已經得到了主流公認。

可是還缺乏一些重要的證據。

因此,聽說甲骨文的突破後,它們就立馬前來,想來交流取經,看一看能否在剩餘的甲骨文資料中,找尋到關於夏朝的有關記載。

結果,他們驚訝地發現,林辰已經寫了一篇論文,論證了夏朝的存在。

而且還有華清大學黃教授背書。

更為重要的是,林辰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