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候的航海技術發達,有能力去發現、探索。

當時大明的船隊稱第二、無人敢稱第一。

尤其是鄭和下西洋的故事。

更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只要自己論證的合理就行。

管什麼現實邏輯的。

現在已經都不現實了。

腦筋開啟,林辰的主意就來了。

【鄭和下西洋,發現澳洲】

定下了論文基調,林辰就開始論證了。

他開始搜尋各種澳洲出土的遺蹟,大多是明朝時代的。

一查,還真有幾個。

尤其是在澳大利亞近海處,還曾發現過疑似明朝沉船。

透過編湊的方式,一篇論文就成功出爐了。

林辰選擇了以前的期刊,西陽雜誌。

對方很快就願意傳回來訊息——錄用。

......

華夏、印加、紐西蘭三方面專家齊聚一堂。

經過半個多月的攻堅克難。

大家目前基本確認了一件事情。

紐西蘭出土的玉琮受到了良渚文化的很大影響,幾乎是一脈相承,時間上相差不大,幾乎是同一時期所出現的器物。

紐西蘭玉琮上面的雕像,雕刻的和印加神像雕塑相同。

其中存在莫大的關係。

這一切表明著一條清晰的路線:良渚文化因為某種方式傳播到了紐西蘭,再由紐西蘭傳播到了南美洲。

這僅僅是目前的初步研究成果。

但也足夠令在座的所有專家感受振奮和激動。

尤其是堅持太平洋文化圈的學者們,倍受鼓舞。

一直以來,以張廣直教授為首的一派堅持太平洋圈文明具有相似性。

無論是動植物、或是遺址、文化。

在某方面達到了高度認同。

然而,一直以來沒有多麼大的證據。

只有等到林辰的論文橫空出世,墨西哥遺址的兩次挖掘。

一舉改變了整個格局。

打破了固有的“華夏文明圈傳播能力弱,只限於東亞。”,“東南亞及太平洋島國文明收到身度文化的影響”等多個話語體系。

也從原本的隱學,儼然要成為一門顯學的地步。

這段時間,一些教授討論的時候,已經把林辰當做自己圈子的一位“重要干將”。

也因此,林辰的名字也從眾人的嘴中傳到了兩國學者的耳朵中。

讓他們也知曉了林辰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