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微博討論的熱火朝天。

而在西陽雜誌編輯部。

張賀仍在工作,他打了個哈欠。

這幾天工作十分忙碌。

林辰發表論文的事情,受到刺激最大的還是國內歷史學子,他們看見有人發表了一篇“不像樣”的論文就火了,肯定有人也想要模仿。

因此,這段時間時間投稿的人多了不少。

哪怕西陽雜誌不入流,也收到了不少的來信。

所以一下加大了工作量。

他看了看時間點,還沒到十一點,順勢開啟郵箱,想要審一下稿件。

張賀走馬觀花地看著。

“這一篇太幼稚,不符合條件。”

“太差了,也不能為了出名而出名啊,竟然論證花木蘭是男的,這是哪裡的學生,一點基本常識都沒有。”

張賀眉頭緊鎖,對這些論文都不滿意。

雖然西陽雜誌門檻低,但也不能這麼糊弄事情。

因此,張賀無情地否決了不少。

他繼續瀏覽,態度越發的冷淡。

每篇稿件幾乎看個一分鐘左右。

首先看看選題的意義和可行性,再看看摘要,判斷一下整篇論文的行文,還有最後得出的結論。

如果以上符合的話。

再看看文後的參考文獻。

基本上少於5篇文獻的也要排除。

作為歷史論文,只參考幾篇文獻哪裡能說的通,最基本的引用也得有個六七篇啊。

也正是這一點。

這一批投稿的慘了。

稽核編輯不同,可能結果不一樣。

張賀就是屬於比較嚴厲型的,學術態度很端正。

咦,他的眼前浮現出一篇論文。

“殷商後裔在中美洲活動路徑的幾點猜測。”

張賀下意識地歸到譁眾取寵一類。

明顯是投機取巧之途。

他也知道昨天的新聞,專家組釋出報告,關於殷商後裔登陸中美洲的事實,可是,明明報告才出來。

今天就投稿了。

純屬瞎胡鬧。

張賀在心裡下了一個判定。

不過還是點進去看看。

想看看這位學生有何“高見。”

張賀的嘴角帶有一絲嘲諷。

看見名字後,頓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