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林辰在他的評論區回覆。

“我也贊同你的想法,這個論文作者就是瞎編,一點也沒有當代大學生的素質,這篇論文肯定是花800元買的。”

可能是評論區沒有幾個人回覆,所以博主很快就回復了評論:

“多謝支援,這只是簡單的生物學知識。”

林辰嘴角露出一絲笑容,繼續往下滑。

突然他的眼前一亮,有條支援的評論。

“說說我自己親自經歷的事情,先簡單介紹一下,我是在美留學生,在某所大學讀研期間,碰上了一名留美的姑娘,剛認識的時候她讓我猜她是哪國人,因為這個姑娘長相完全符合中國人,因此我就猜中國人,她說不是,接著猜韓國人,RB人,她都說不對,我有些懵,於是又猜是蒙古,馬來西亞,越南,都錯了。”

“當時她目光灼灼地看著我說,她是印第安人,我當時都驚了,印第安人竟然和咱們一模一樣,簡直不可思議,所以說,我比較相信印第安人的祖先是華夏人。”

林辰感慨,還是網路好啊。

人多,什麼樣的觀點都有。

自己才能完成傳揚度,否則都是教授專家,高學歷人才,自己怎能完成任務。

不過評論區裡的高學歷人才不少啊,一堆人在其評論區下面發言。

“這都多少年前的段子裡,美國留學嘛,誰沒去過一樣,我還有幾個印第安人好朋友,長得和我們一點都不像。”

“我作證,大大說的是真的,因為我也有類似體驗。”

“前面幾位別搞笑了,能不能加上狗頭啊,都不知道你們是真那個意思,還是在內涵。”

看完熱搜第三中的評論後,林辰覺得也就是那麼一回事。

而後點開第六個相關的熱搜。

最後的莫西幹人?

林辰露出了好奇,是一段影片。

一位身著各種裝飾的男子,雙腿跪著,整個人膚色偏黃,有一種野人的感覺,周圍擺放著各樣的器具。

他拿起一個器具,伴隨著身體晃動,一陣悠揚淒涼的聲音瞬間發出來,有股頭皮發麻的感覺。

影片很短,一分鐘左右。

林辰聽完之後有股心靈被淨化的感覺,那是滋味說不出來,還帶有無限的惋惜和淒涼。

開啟評論區。

“請記住他的名字:亞歷桑德羅、亞歷桑德羅、亞歷桑德羅,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這是昨天上海的音樂會,由著名的印第安音樂家亞歷桑德羅演奏的《最後的莫西幹人》專場音樂會。”

“這是一場以南美排簫、蓋納笛、安塔拉等具有印第安特色的笛簫演奏為主,伴以天然材質的搖盪器和原生態吶喊的充滿印第安風情的靈魂音樂會。音樂聽起來神秘而悠揚,大氣而蒼涼,充滿了對自然與宇宙的敬畏。人生的靈性在這一刻與天地星空融為一體,而又能分庭抗禮。那種騎馬跨越高原、草地,在星空下奔跑而過的寥廓與自由。那種祖先之靈與山川大河融為一體的信仰........”

“這一刻你的靈魂得以空靈,得以體悟到真正的自然、宇宙和人生。這是我第一次發現另一個民族的文化可以那麼偉大,第一次發現除了中華民族外還有另一個民族可以讓我這麼感動。然而現在這個民族卻正在消逝,從血脈到文化,都在行將末路。印第安人,是美洲的原住民,16世紀後來到美洲歐洲殖民者對他們大量奴役甚至屠殺。他們的人口不斷減少,宗教被同化,文化被毀滅。而這個民族,他們也曾經擁有過讓世人震撼的文明,他們一本未完成的歷法就能讓整個世界陷入末日的恐慌。音樂越偉大,這種燦爛文明難以維繼的悲涼就越發濃烈。這種文明毀於一旦的無能為力,不知為何,突然讓我有些感同身受。這或許是因為那個傳言,中華人和印第安人可能同源。”

“就好像那個叫做林辰的學生所寫的論文中提到的那樣,我們確實有很多地方相似,比如都具備黃種人特點,黑頭髮,黃面板。文化也極為相似,那些古代美洲留下石刻書法,與中國的甲骨文和金文極為相似,有些字的寫法簡直與中國甲骨文一模一樣。我們都有靈臺文化,都有玉石陪葬風俗,都有關於天狗吃月亮的傳說,都有著相似的洪水故事以及共同的龍文化和羽蛇文化。等等,太多一樣的地方了。”

“雖然基因科學證明,印第安人和中國人沒有基因上的關聯,但我寧願相信,印第安人和我們都是遠古的炎黃文明的一個分支。所有的這些相似,讓我對他們的文化有一種認同感。他們文化的消逝,民族的淪喪,因為這種認同感,我感到的不只是同情,甚至還有些悲涼。他們文化的偉大,思想的遼闊,也因為這種認同感,讓我感到的不只是欣賞,甚至還有些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