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青橙科技從青橙零售分離出去的時候,財務上,只從青橙零售賬上劃撥了5000萬,作為青橙零售的運營資金。

資金大頭還得是由控股公司想辦法。

“你想要多少?”

張碩也有些撓頭,他正在為資金的事情苦惱呢,“債主”就找上門了。

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啊。

“我算了一下,青橙科技想要完成在京師、魔都、羊城三座一線城市,以及江夏、山城、臨安等主要二線城市佈局,保守估計也要投入5個億的資金。”

杜青青顯然也是有備而來。

“如果僅僅是將目標鎖定在京師、魔都以及羊城呢?”

2011年還遠沒有到外賣大爆發的年份,張碩並不希望青橙科技步子邁得太快,準備先佔住四座一線城市“橋頭堡”再說。

二線城市的擴張,大可以等到明年。

“那也需要23億的資金,因為一線城市本來就是青橙科技今年的主戰場,也會是資金重點投入區域。”杜青青咬得很死。

“說說你的具體計劃。”張碩不置可否。

兩三個億控股公司當然拿得出,關鍵要看怎麼花。

“這是我寫的商業策劃書。”

杜青青似乎摸清了張碩套路,轉身就拿出一份提前準備好的檔案。

“……”張碩微愣。

這娘們,提前把路都給焊死了。

按照杜青青的規劃,2011年,青橙科技主要要幹兩件大事。

一是收購12家團購網站,完善青橙科技的人才佈局。

補齊缺失的一環。

現在的青橙科技主要以研發為主,缺少大量對接商家的地推人員,缺少專業的市場營銷人員,缺少專業的客服等等。

而這些正是團購網站所擅長的,正好可以取長補短。

二是拓展青橙外賣的業務邊際。

從單一的青橙零售外賣服務商,轉變為優質商家的聯合服務商。

簡單說。

就是引入麥當勞、肯德基、星巴克、德克士、必勝客、真功夫、永和等知名連鎖快餐品牌,接入青橙app,為這些連鎖品牌提供外賣服務。

這些品牌自帶口碑和流量,同時也是白領主要的堂食來源。

跟它們合作,哪怕只有微薄利潤,也能為青橙app開啟市場,帶來流量,同時還能培養使用者的外賣點餐習慣。

本質上也是在推廣青橙app。

“這麼早引入連鎖快餐品牌,會不會對青橙零售名下的青橙小築,造成衝擊?”張碩提出疑問。

“我認為不會。”

裴衛平解釋:“這些連鎖品牌基本都是洋快餐,青橙小築主打是是中式快餐,不僅不會互相沖突,還能互相補充,完善餐飲品類。

“為了配合青橙科技的擴張,青橙零售也將在一線城市主要cbd區開設青橙小築旗艦店,計劃走先插旗再慢慢擴張的路線。”

“那這不就跟年前,青橙零售制定的先深耕濱海城市場,自相矛盾?”

張碩不解。

“是!”裴衛平主動承認錯誤,“怪我,之前對青橙零售一整套的底層商業模式,理解的還不夠透徹,導致業務規劃上出現了偏差。”

“怎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