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表現平庸的平果5,反向助力麥粒X1!(第1/6頁)
章節報錯
早會還在繼續。
“鎬通晶片已經備貨五百萬片,還有五百萬片正在生產製造中。”
顧銘章彙報。
“這還遠遠不夠。”張碩搖頭,“至少要按總銷量四千萬臺來訂貨。”
即將發售的平果5,就是麥粒x1最好的參照物件,首日預訂超兩百萬臺,首週末售出逾五百萬臺,總銷量超過七千萬臺。
論銷量,絕對是吊打麥粒x1的存在。
張碩也沒指望說,新生的麥粒x1能夠在銷量上超過已經建立品牌優勢的平果,但至少也要拉近跟叄星s3的差距。
後者一年之內,全球總銷量超五千萬臺。
張碩之所以定下四千萬臺的總銷售目標,也是考慮到麥粒還沒有拓展海外市場,跟已經深耕全球主要市場的叄星還無法比擬。
因而縮減了一千萬臺的銷量。
“今天一大早,我已經跟鎬通那邊取得聯絡,緊急追加了一千萬片驍龍處理器的訂單。後續還會根據銷售情況,實時追加訂單。”
不怪顧銘章保守。
實在是在正式發售之前,誰也沒想到麥粒x1會這麼爆火。
鎬通晶片可是很貴的,僅採購成本就高達二十美刀,一千萬片就是2億美刀,在獲得預付款之前,麥粒集團根本就沒有這麼多的資金用來備貨。
智慧手機的硬體成本中,晶片佔到了很大一塊。
就拿麥粒x1來說,硬體採購成本在一千五百塊左右,光是鎬通驍龍處理器就佔到了硬體成本的十分之一還多。
這還沒算上快閃記憶體晶片、通訊晶片等採購成本。
除了直接採購成本,還有手機廠商都深惡痛絕的鎬通稅。
因為鎬通在智慧通訊行業中,除了晶片業務qct以外,還有比晶片qct業務利潤更高的qtl業務。
qtl業務,簡單來說就是向各大智慧手機廠商收取專利費用。
作為全球通訊巨頭之一,無論是3g時代的cdma、時代的lte技術,都是鎬通擁有最多核心標準技術專利。
這便意味著,如果智慧手機廠商不採用鎬通的核心技術,就沒辦法達到標準來執行3g、4g網路技術通訊。
而鎬通的qct業務的收費標準,則是按照手機售價來決定的,就算在硬體上與鎬通沒有任何關係,但是鎬通仍舊要收取3%5%的“鎬通稅”。
比如說平果。
原時空在2017年的時候,平果就拒絕繳納鎬通專利費,為此,兩家巨頭在兩年中在全球互相較量了超五十場官司。
最後在5g時代,沒有5g網路技術基帶可用的平果,最終還是向鎬通低了頭,一次性支付47億美刀,尋求跟鎬通和解。
而且這也不是鎬通獨享。
比如說在5g技術中享有很多核心專利技術的華威,也享受類似的權利。
可見是天道好輪迴。
“要謹防鎬通受到來自場外因素的干擾。”張碩還是不太放心,對顧銘章說道:“你最好抽空跑一趟鎬通總部,驕陽控股北美公司也要從旁協助。”
“好!”
作為在諾基亞呆過的高管,顧銘章也很清楚裡面的門道。
急了什麼手段都會用。
好在麥粒x1對平果的威脅還不算是迫在眉睫,平果跟鎬通的關係也很一般,甚至可以稱得上緊張,還有斡旋的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