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這樣,如果能夠投資博恩光學,就優先投資博恩光學。如果博恩光學不答應,那就去投資藍思科技。”張碩難得和稀泥。

當然。

也可能兩家公司都拒絕了粒子基金的戰略投資。

那就尷尬了。

事實上,企圖透過戰略投資來跟上下游企業繫結,是一個比較笨拙的辦法,蘋果的手段相對就要更高明一些。

那就是——

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

博恩光學、藍思科技都在為蘋果提供玻璃面板,而且因著蘋果出貨量龐大,還同時是兩家公司的最大客戶。

這就給了蘋果以最大底氣。

哪怕是說蘋果沒有進行戰略投資,如果哪家企業敢跳反,那麼蘋果只要把訂單拿掉,就能要了該家企業的半條命。

誰敢跳反?

不僅如此,蘋果甚至還直接插手兩家公司的原材料採購,給兩家企業的生產成本帶來很大的不確定性。

即便這樣,兩家企業也仍舊是敢怒不敢言。

相比之下,麥粒科技作為一家初創企業,連第一款產品都還沒有拿出來,實在很難說,有什麼資本去跟博恩光學、藍思科技談判。

沒底牌啊!

萌芽能夠拿得出手的,就是粒子基金的資金以及麥粒科技的訂單承諾。

而說到資金,博恩光學、藍思科技到現在都還沒有上市,也沒有融資,顯然是不缺錢的,未必就看得上粒子基金的投資。

到最後。

萌芽唯一能夠依仗的,也就是訂單這一張“空頭支票”了。

就很尷尬!

也正因為這樣,粒子基金就更有理由對其中的一家進行戰略投資,以確保玻璃面板企業能夠優先向麥粒科技供貨。

所以說這是一個悖論。

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粒子基金還要面對來自猩紅資本的干擾。

屬實是難!

可是再難,事情還得做,會議討論的結果,就是由集團副總裁呂凱臨時帶領集團投資併購部,試著拿下博恩光學。

“事在人為嘛!”

呂凱本人倒是很有信心,自打張碩提出輪值總裁制度之後,他似乎又滿血復活了,鬥志昂揚,甚至還跟期待跟猩紅資本過招。

猩紅資本在國內是很橫。

但是在呂凱老東家盜聖集團面前,猩紅資本其實是不夠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