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砸錢,砸錢,還是砸錢!(第1/3頁)
章節報錯
“x1的設計,能實現嗎?”
張碩目光灼灼地看向顧銘章、宋雲、薛濤三人。
他的設計方案再驚豔,如果無法將方案中的技術引數以及設計意圖落地,變成一款實實在在的優質成品,那也就只是鏡花水月。
而如此高標準的設計,研發製造難度可想而知。
“實話說,很難!”
作為麥粒科技技術總監,宋雲無疑是最有發言權的,“但我願意接受這個挑戰,一旦成功,那麥粒科技必將閃耀全球,出道即巔峰!”
骨子裡。
宋雲就有著技術男不服輸的性格。
“是必須要成功!”
張碩就很欣賞宋雲的性格,“說吧,需要集團給予什麼樣的支援?”
“支援當然是越多越好,但歸根結底就是一個字——錢!”
宋雲還真就不客氣。
“首先是工藝上,想要實現鋁合金材質+玻璃螢幕外觀,需要精密模具以及相應的玻璃製造廠商的配合,甚至是需要技術攻關。
“而為了加快這一程序,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麥粒科技也直接參與進去,助力相關的配套企業完成技術攻關。”
“這個沒問題!”
張碩還是很相信國內配套產業水準的,“莞城工業區就是幹這個的,實在不行,也可以在全國範圍內考察,甚至是跟海外廠商合作。
“而且集團已經註冊成立了粒子基金,用於對手機上下游產業鏈進行戰略投資,初期資金兩億,後續將增加到十億,甚至更多。”
“除了工藝,剩下的最大難題,就是相關的技術攻關了,包括晶片設計、元器件、電路板、相機、電池、播放器、作業系統、軟硬體結合、影象處理以及成像系統等各個環節,都需要組建專門的研發團隊。想要在一年之內實現突破,保守估計,研發人員不得低於三千人。”宋雲也是獅子大開口。
沒辦法。
x1的設計實在是太驚豔了,各項技術引數又訂得那麼高。
偏偏麥粒科技又是一家新成立的初創公司,想要在一年之內取得各個領域的突破,那就只能依靠人海戰術。
有些技術攻關,甚至需要同時組建兩個三個獨立的開發團隊。
以試驗不同的技術路徑。
張碩給出的x1設計方案,提的都很籠統,並不涉及到具體的技術細則。
他也不懂這個。
“三千人……”
張碩倒也不是很驚訝,印象中,ov手機2018年的研發人員就突破五千大關,到了2019年,研發人員更是號稱要破萬。
每年光是在研發上就要投入上百億資金。
這還是國內廠商,蘋果、三星一類的大廠那就更不用提了,每年的研發支出那都是數百億,甚至上千億。
“從諾基亞那裡,還能挖來多少研發人員?”張碩沒有急著回答宋雲的問題,而是轉頭看向顧銘章。
“再四五百人應該沒問題。”顧銘章給出一個數。
也就意味著。
研發人員的大頭,還得是在國內自行解決。
那就只能挖人了。
華威、魅族、ov,甚至是一些出名的電子廠,包括跟手機攻關相關的一些研究機構、企業,都將納入萌芽集團挖人的範圍之內。
“剩下的人讓伍佘元去解決,一定要不打折扣地完成。”張碩囑咐蔣悅。
“好的。”
蔣悅不由為伍佘元捏了一把汗,這可是超級工程。
“單純的挖人,肯定還是不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