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不燒青橙科技的錢。”杜青青似乎已經有了主意。

“說說你的做法。”

張碩一下就來了興趣,很期待杜青青能有什麼絕招。

“簡單說,就是躺平。”

“躺了也不平吧?”

張碩掃了杜青青一眼,超有料的,也不知道吃啥長大的。

“????”

杜青青就很無語,張碩這混蛋,談正事也能調戲人。

壞透了已經!

“大叢典評不是要燒錢掀起外賣補貼大戰嗎?那我們就把青橙小築掛到大叢典評商鋪裡面去,打不贏就加入唄。”

跟在張碩身邊久了,杜青青玩起網路梗來,那也是一套一套的。

“這不對吧?”

張碩下意識皺眉,“且不說,大叢典評會不會允許青橙小築這個競爭對手入駐,就算他們同意,那不是明擺著給大叢典評輸送彈藥嗎?這樣一來,青橙外賣之前好不容易攢起來的流量,不就一掃而空了?”

同一家商鋪,在大叢典評上點外賣有優惠,在青橙上沒有優惠。

選哪家還用猶豫嗎?

使用者雖然經常被當成韭菜,但其實並不會長記性,從來都是用腳投票的。

“事實上,只要我們不加入補貼大戰,那不管做什麼努力,青橙外賣的流量短期下跌就是必然的情況。青橙小築入駐大叢典評,還能借助大叢典評的平臺以及補貼優勢,繼續做大。不加入,那就只能跟著青橙科技一起餓死了。”

杜青青很看得開。

青橙小築主打“乾淨衛生+高價效比”,又有之前積累的良好口碑,絕對會是大叢典評外賣中的一名實力玩家。

登上本地銷量排行榜前三,幾乎就是必然的。

有錢為什麼不賺?

“那你這最多隻能算是止損,並不是治本之策。真要躺平,那青橙外賣之前花出去的營銷支出,不就竹籃打水一場空了?”張碩還是有些意難平。

說白了就是不甘心。

“也不是真的躺平。”杜青青顯然是有主意的,“你之前也說過,青橙科技的定位是本地生活服務,外賣只是本地生活服務的一部分,並不是全部。

“大叢典評想在外賣領域狙擊我們,那我們就轉戰票務服務,趁著這個空窗期,將電影票,景區、演唱會門票線上售賣,這一業務做起來。

“以大叢典評的資金實力,補貼大戰並不能持久,最多也就是半年時間,等到完成對濱海城的市場佔領之後,估計就會結束補貼。

“等到那時,就是青橙外賣反擊的時候了。”

這話也對也不對。

外賣確實只是本地生活服務的一部分,卻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跟現在火熱的團購業務,其實完全就是兩個概念。

以黴團為例。

燒錢做團購的目的無非就是兩個,一是聚攏商家,將線下的餐飲商戶搬到線上去,同時培養消費者線上消費的習慣。

二是透過“補貼”性質的團購,吸引流量,積累早期使用者。

等到這兩步完成之後,黴團就可以順理成章地推出外賣服務,用以鞏固團購時取得的成果,增加使用者粘性,真正留住使用者。

之後團購就可以完成歷史使命,銷聲匿跡了。

但外賣不一樣。

直到2021年,外賣收入都佔到黴團全年營收的近一半,屬於絕對的營收支柱,是不可能放棄的一個業務板塊。

“怎麼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