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碩估計做夢也不會想到。

因為他的一篇預言文章,導致騰達歷史上的第二次組織架構調整,足足提前了一年。

騰達辦公室的討論還在繼續。

“有機構已經做出預測,2011年全年,僅國內的智慧手機銷量就將逼近一億臺,移動網際網路已經是大勢所趨。”

陸建慷慨陳詞,“藉助icq,騰達吃盡了pc時代的流量紅利,可是稍有不慎,或者稍微反應的遲鈍了一點,就很有可能錯過了下一個時代的大風口。”

“還是拿icq舉例。”

“雖然手機icq的使用者數量還沒有突破一億大關,可手機icq的訊息數量卻是與日俱增,增長幅度遠遠超過pc端的icq。”

“這就足以證明,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使用者,開始將更多的時間花在手機上。”

在騰達內部。

陸建是堅定的icq支持者,一貫反對專門為移動端研發的微聊專案。

但這並不代表說,陸建就不看好移動網際網路。

事實恰恰相反。

陸建比誰都要看好移動網際網路的未來,他反對研發微聊,只是想讓騰達的移動網際網路戰略,仍舊由icq來主導,而不是切換賽道,分去icq的蛋糕。

“能說的再具體一點嗎?”

馬二爺能專門將礽魚、陸建找到一起開會討論,肯定也是已經有了自己的一些思路的,一直沒表態,就是想再集思廣益。

而看上去,似乎陸建的提議比礽魚更為契合他的思路。

“可以。”

陸建也是成竹在胸。

“還是拿icq舉例,現在的icq業務,散落在三個業務部門。icq、無線icq、icq增值服務和sns業務三個板塊各自為政,內部協調已經成了一個大問題。不合理的業務單元劃分,嚴重降低了工作效率,使得很多功能無法快速上線,及時給使用者使用,導致使用者的體驗被忽略。”

“手機icq就是其中的典型,新功能的研發進度嚴重受到內部條塊分割的掣肘,導致上線至今,還保留著大量pc時代的痕跡,顯得笨重而又陳舊。”

“如果這種狀況一直就這樣持續下去,很難說,手機icq將來不會被薇信超越。”

“為了便於公司相關業務協調,減少部門間相互扯皮和惡性競爭的情況,適應網際網路快速發展的要求,我建議,把原來的無線業務bu拆了,和pc上的對等業務合併在同一個部門。”

“你的意思是,把現有的業務系統制升級為事業群制?”

馬二爺目光灼灼。

很顯然,陸建的提議已經戳到他心坎裡去了。

“就是這麼個意思。”陸建也是心情激盪,深情說道:“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讓我們走到了’革命’還是’被革命’的關口。”

“相比現有的業務系統制,事業群制具有邊界簡明的優點,以部門/產品組為單位,一個產品部門就能自主立項,快速試驗,當遇到大的技術難題時,再從公司層面抽調有經驗的同事增援。”

“在一定的產品領域和試錯時間內,允許不同的產品團隊有不同取向的探索,並透過科技技術連線一切,為億萬使用者提供優質服務的同時,建立起獨屬於我們的開放生態。”

最後一段屬實是昇華了,迴歸騰達早前提出的連線一切的使命。

“你覺得怎麼樣?”

馬二爺沒有輕易表態,而是看向默不作聲的礽魚。

“我覺得陸總說的對。”礽魚聲音有些乾澀。

騰達真要按照陸建提議的,進行全面的組織架構調整,那麼icq將橫跨pc端和移動端,成為騰達不可替代的核心。

而陸建本人又是icq的核心,權柄無疑將大增。

但沒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