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六百多年的皇宮是什麼樣的?

看故宮就知道了。

深宮高牆,承受住了六百年的風風雨雨,讓參觀的劉山嗟嘆不已。

劉山站在文華殿前,收到了小助理周小敏的資訊,她拍了場地的影片發過來,劉山用兩倍速瀏覽了一下,感覺還行, 便回資訊道:“可以,談談價格,租下來吧。”

然後走進文華殿。

文華殿一向是故宮的展覽館,最近這段時間展覽的主題是“何以華夏”,透過歷史文物和遺留資料,來追溯華夏的來源。

這次共展出珍貴文物130餘件套,上起石器時代, 下到清朝,包括石器、陶瓷、玉器、青銅器、金銀器、書畫、古籍善本、印章等類別, 其中還有何尊、長信宮燈、藏文《四部醫典》等聲名遠播的國寶重器。

可能因為也姓劉的原因,劉山在長信宮燈面前站的最久。

這是一盞在中山王劉靖墓中發現的青銅器,表面經過鎏金處理,據考,有可能是當年竇太后所用的宮燈。

劉山上網搜這個文物的時候,發現當年同一墓出土的還有金縷玉衣與朱雀踏虎銜環玉卮。

心想,那是接近兩千年前的時代了,由此可以看出,華夏對金玉之器推崇,由來已久。

當然,“金”不僅僅單純是指黃金,廣義上,還有青銅、鐵器,等等所有包含有“金性”特性的器物,它們往往鋒利而持久。

“玉”在華夏文化歷史中, 種類就更多了, 獨山玉、和田玉、翡翠等等, 玉廣義上的內涵, 是從“土性”中演化出來的,更為複雜,也更為獨特。

有和氏璧,也有“君子如玉”。

……

劉山參觀的時候,想了很多,也想的很深,換作得到世界碎片之前,他不會因為參觀了一些文物,就如此深思與感慨。

如果是那時候來參觀,可能也就是走馬觀花看看,喊一句“臥槽”,驚歎一下祖先們真“牛筆”,最多最多,再在網上搜個文案發朋友圈,裝深沉,炫耀一下自己到大名鼎鼎的故宮來參觀了。

“自己的文化修養提高了,所思所想,也就不一樣, 尤其自己還在學歷史。”

從故宮出來的時候,周小敏也發來了場地租賃合同。

20萬, 租一年。

加上買裝置和辦卡,射箭主題還沒開始,前期就投進了一大筆資金。

不過劉山有信心,這些投入都能換來可觀的直徑擴張收益!

他雖然喜歡錢,但對比起金錢,更看重直徑的擴張。世界碎片與他融為一體,已經是他的一部分,世界碎片直徑越大,除了能帶來更多的金玉礦和黑土地之外,也是“自我”在“本源”上增強,未來會有莫大的好處。

所以在不浪費的基礎上,劉山是捨得投入金錢的,甚至不設上限。

劉山看了眼合同,又返回去看周小敏之前拍的場地影片,琢磨了一下如何改造,然後發資訊交代道:“既然租了下來,那就抓緊時間改造,找人把空地再整平一點,周圍裝上射箭用的攔網,擺放箭靶的那一面,後頭弄一個靶牆。

倉庫也修整一下,採購一批箭靶……”

他打算把這個場地打造成自己的私人訓練場。

周小敏回道:“好的,山哥,我都記下來了,馬上就著手辦。”

劉山想起自己需要針對性的訓練,便又吩咐道:“再買兩臺大風扇。”

買風扇主要是在戶外沒風,或者風不夠大的時候,用來進行抗風訓練。

用手機和小助理溝通了一下場地改造的事,繼續參觀,一路走走停停,最後從神武門出來,回頭看著高大的宮門,劉山拿手機拍了一張照片,發到兩個“我們仨”的群裡:“故宮參觀結束了,準備去吃烤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