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該讓世人見識一下了(求全訂)(第1/3頁)
章節報錯
等第一屆射箭挑戰賽結束,關於“射箭”這個主題,就將告一段落。
接下來拍攝方面,劉山想好的小主題還有一個半,除了去蘭溪村拍茶文化,還有就是在牙田村,但具體拍什麼沒想好,所以算半個。
拍攝只是一方面,技藝的學習不能停——個人修養才是精神明燈的核心之一。
目前自己的書法和射箭技藝已經達到了一定程度,早上劉山趁著袁貞沒醒來的時候,從世界碎片內召喚出筆記本,對目前技藝的掌握情況進行了更新。
“書法(專家+)、射箭(專家+)、雙板滑雪(精通)、中文(精通)、翡翠原石加工(熟練)、小車駕駛(熟練)、武術(未入門)、電工(曾經入門)、笛子演奏(曾經入門)”
如今劉山的射箭技藝為(專家+)層次,想要晉升為(宗師),還需繼續在動態射箭方面做更多的研究與練習。
當代社會,射箭場地限制比較大,不像書法,有張小桌子就可以寫,可以練,尤其動態射箭,需要自己動起來,或者目標靶子動起來,又或者一起動,總而言之,就是靶子得做相對運動……
劉山的靜態射箭,已經有宗師水準,甚至動態射箭裡的“低速動態射箭”,差不多也接近宗師水準,差的是“高速動態射箭”的能力。
這裡,他對“高速”的定義,參考了自然界中兩種生物的速度:地上跑的最快的獵豹,其速度可達到115公里每小時;天上飛的最快的尖尾雨燕,其速度可達到352公里每小時。
所以,他把動態射箭中的“高速”定義為:大約大於115公里每小時,小於352公里每小時。
如果能在這個相對速度下,做到百發百中,那去打獵,自然界便再沒有任何一種獵物,能逃過他的一箭!
箭道宗師之能,該是如此!
他以前定製過一臺乒乓球發球機,可以發射出18公里每小時到80公里每小時的乒乓球,經過很短的適應練習,他就能對80公里每小時的乒乓球百發百中,這也是他把自己的射箭技藝評定為(專家+)的重要依據。
為了向真正的箭道宗師發起衝鋒,劉山又讓周小敏幫自己聯絡廠家,定製了一臺最高速度可達到200公里每小時的發球機。
不過現在還沒到貨。
他估摸著,時速超過百公里後,難度會幾何被增大,哪怕是自己,也不容易練到百發百中,那時,就需要時間慢慢去磨。
同時,他也專門定製了一把大拉力的傳統弓。
……
書法宗師可遇不可求,需要靈感迸發下,寫出一幅能傳世千古的“神品”書法作品。
箭道宗師不同,對劉山而言,是看得見摸得著的。
射箭水平達到“專家+”水平之後,他也不急了,“專家+”放到人類數千年曆史中,在任何時期,都當得起一個“神箭手”的稱號。
有時候,劉山甚至會想,自己是不是把“箭道宗師”的標準定的太高了,高到他懷疑歷史上有沒有出過這樣的箭道宗師。
他查了一些資料,最後得出一個結論——大機率沒有出現過。
春秋時期,趙國有個名留青史的神射手,被尊為“不射之射”的飛衛,他與徒弟紀昌巔峰對決時,兩人可以做到射出去的箭支在空中碰撞,如果古書記載為實,劉山覺得他們的射箭技藝應該都勉強達到了“專家+”的水準。
而這兩人,已經是史書裡,能找到的最厲害的射手了。
當然,那些神話傳說裡連太陽都能射下來的神射手不算。
箭道宗師需等定製的裝置到了之後,慢慢尋求突破,現在,擺在劉山面前的,是選擇下一項學習技藝。
“是有和書法關聯甚大的繪畫呢?”
“還是選一門樂器?把小時候學過一點的笛子撿起來?”
“有專家+級別的書法打底,自己的控筆、控墨能力早已爐火純青,學畫畫的話,必然進步神速,而且,如果畫人物,還能……找周老師給自己做模特。”
“不過把笛子撿回來也不錯,練笛子是練唇舌之功……自己現在肺活量大,嘴巴和舌頭的肌肉也越來越靈活有力,再經過專門的鍛鍊,肯定更加不得了,能吹出普通人吹不出的長音和高音——不過樂感這方面,自己好像並不出眾。”
劉山把自己心中的糾結和袁貞說了一下。
袁貞略微思考後,問道:“小哥哥,你新學技藝,肯定也和書法、射箭一樣,會拍一些相關的影片吧?”
劉山點頭:“對,我學這些,除了是增強自己的個人修養,也是想推廣我們華夏的傳統技藝。”
袁貞立刻道:“那如果從拍影片這方面考慮,我建議學吹笛子,相比畫畫,現在這個社會,音樂更能引起人們的共鳴。”
劉山一想也是。
他抱著袁貞蹂躪了一下,對接下來選什麼技藝,心中有了計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