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心投入在書法習練中,劉山只用了三天,就把歐體臨摹到以假亂真的程度!

這種進步速度很驚人!

關鍵是,透過這次臨摹,劉山對筆墨的掌控上了一個大臺階。

這天晚上,劉山先臨摹了一遍《九成宮醴泉銘》,又臨摹了一遍《蘭亭序》,然後把它們放在一起,擺在書桌,左看看,又看看,只覺得內心生出一股巨大的歡愉感和成就感,讓他無比興奮,拿手機拍了照,沒有發朋友圈,而是發到了兩個“我們仨”的微信群裡。

“太開心了,我的書法基本功總算大成了,說一句基本功爐火純青,也不為過了(大笑)”

說完,也不等女人們回覆,又放下設定了小音量的手機,拿平板找出蘇軾的《寒食帖》,開始臨摹。

第一遍,劉山逐字逐字臨摹,用時一個小時零二十一分鐘。

第二遍,依舊是逐字逐字臨摹,用時三十七分鐘。

第三遍,還是是逐字臨摹,只是這次用時更短,十八分鐘。

第四遍,他直接臨摹全文,短短五分鐘,一百二十九個字,幾乎可以說是一氣呵成。擱筆後觀第四遍臨摹的字跡,對比原稿,極度形似,幾乎到了以假亂真的地步!

劉山一邊對比,除了狂喜之外,也不由感嘆,自己“人形印表機”的天賦,經過這麼長時間的書法練習,也漸漸進化到變態的地步。

甚至變態程度,還要超過自己身體素質!

此刻,自己的書法水平,憑藉強大的控筆、控墨能力,足以超過“專家”,達到“專家”的層次,離“專家+”也只差一線了。

把第四次臨摹的《寒食帖》與《九成宮醴泉銘》和《蘭亭序》放在一起,劉山反覆欣賞,又拿起手機拍了照,當他把照片再次發到了兩個微信群的時候,發現兩個群裡都有很多未讀資訊,之前自己臨摹的太入神了,加上手機音量調的很小,沒有察覺到。

看完這些資訊,劉山不由笑了起來。

之所以不發朋友圈,只發這兩個群裡,就是因為,對如今的劉山而言,花兒們的一聲讚揚,要遠比別人萬句追捧有意義。

此時群裡沒有動靜,不知不覺中,已經是凌晨兩點鐘了。

第二天,劉山照例七點鐘醒來,鍛鍊洗漱完,再次開始習練書法。

從今天開始,他要演化和提升自己的書法風格,把自己的書法水平從“專家”進階到“專家+”的層次!

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忘”掉自己之前的臨摹。

當然,不是真忘,而是從臨摹的狀態中走出來,找到屬於自己的風格。

他的方法很獨特,也只適用於有“人形印表機”天賦的他——以臨摹“忘”臨摹。

他開始看自己之前的寫的字,然後臨摹自己之前寫的字,在臨摹之中,又開始按照自己如今對書法,對美的理解,去改進自己之前的字。

漸漸的,他的字蛻變模樣,變得越來越好,那種有個人風格和神韻的好。

因為來源是他自己以前的字跡,所以也越寫越順手,彷彿是字跡本身在自然演化。

這個過程,就好像一個家,在成長之後,把自己小時候寫的一個粗糙的故事,在維持故事核心的基礎上,修改成了一篇傳世名著!

劉山沉浸在“名著”的創作中,廢寢忘食,徹底忘記外界的一切。

。樂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