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心糾結了一番,李靜最終還是沒有再開口,她會察言觀色,面前這個氣質獨特的男人與那些小開和好色老男人不一樣,一看就不是那種容易被女色左右想法的人。

透過之前的交流來看,如果自己開口,大機率會被拒絕。而且,還要考慮嵐蘭的感受。

劉山拿手機在重新整理聞,最近閉關研究書法,和外面的社會有些脫節了。

現在社會節奏太快,每天都有海量的新資訊,稍微沒關注,網上就會湧現大量你不知道的新梗、新名詞。

借款合同,人和抵押物、身份證原件拍照,身份證影印件列印備份……搞好這些,半個多小時過去了。

當然,劉山全程沒動手,都是小助理弄的,他在網上查詢有關當代書法界的資訊。

他發現當今書法界,有一種思想很受追捧,很多書法相關人士認為,如今的書法界,空前繁榮,技法早已超越古人,書法創新也超越了古人。

他們中還有很多人覺得,以前的書法過於講傳統和傳承,創新不夠,保守,甚至覺得王羲之的書法格局太小,氣象有侷限。

對此,劉山不置可否。

現代化社會,尤其近幾十年,國內經濟發展突飛猛進,把書法當作愛好和藝術培養的人數是歷史上最多的時候,從這方面看,說一句”空前繁榮“,是可以的。

這是社會和經濟發展的紅利,但也因為如此,人心浮躁,書法界亂象叢生,到處都是所謂的書法家和書法大師,每個人身上都有一大堆獲獎榮譽和頭銜,可劉山看他們的作品,卻屢屢失望,半個多小時下來,沒看到兩幅能稱得上“能品”的作品。

唐代張懷瓘在《書斷》中評論書法時,把書法分為三個品級:能品、妙品、神品。

劉山以“技”與“道”兩個方面考量,對此有自己的解讀與評判標準。

技,就是技法,是書家對文字美學的理解能力,對筆與墨的掌控能力。

道,就是作品的風格、意境和神韻。

基本功深厚,控筆能力極強,對文字美學理解深刻的書法作品,算是“能品”,如隋朝創下“永字八法”的智永和尚,他創作的《千字文》。

在“能品”的基礎上,技法稍弱一點也可,但風格獨到創新,意境妙不可言,則為“妙品”,如北宋米芾所書《蜀素帖》。

而技法和意境都達到極致,渾然天成,似有神助才能創作出來的作品,便是“神品”,如王羲之的《蘭亭序》。

當然,這只是劉山自己對書法的理解,一家之言,且書法作品與其他所有藝術作品一樣,也有一定的時代性。

如今,能品對劉山而言,已經是等閒,得益於逆天的控筆控墨能力,只要創作狀態良好,落筆成書就是“能品”。

但妙品卻難,目前還只妙手偶得《道德經第一章》一幅。

劉山逛一個論壇,忽然看到有個帖子裡的網友的留言,有所觸動。

“都說現在是書法盛世,可現代人的字卻越來越醜了。”

他想了想,覺得自己以後可以出一些書法教程,幫助大網友練習書法基本功,把字寫的更好看些,這樣,既能推廣書法,又能順帶賺一波空間擴張收益!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