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大戰在即(第1/2頁)
章節報錯
同時,也能把他司寇繼昭的決心,傳達給水銀。讓水銀明白,她一日不嫁,他就將攻打敖國一日的決心!
也不知道到時候屍山血海、百姓哀嚎,是不是就能讓她那顆鐵石心腸軟化?
如果還不能,那麼,他倆就這麼耗吧。這個他不在乎的江山,他耗得起。
……
連綿起伏的界山,巍峨高聳。它劃出了兩國之疆界,也天然地形成了一道漫長而堅固的壁壘。
不過,它也自然而然地給這道壁壘上開了兩個門。靠近敖國西北、和西南處,有兩道斷隔出現。
且斷隔的前後,還是丘陵,地勢較為平緩。
西北關隘和西南關隘,就建立在這兩道斷隔之間。敖國若是和昭國要進行大規模的會戰,就只能在這兩道關隘的前面、或後面。因為只有那兒,才鋪得開兵陣。
山裡、山道上,都只能打打游擊,小打小鬧而已。
此時,年關將至,已近元月中。天空一直陰霾霾的,厚重的低雲壓得人喘不過氣來似的,雪花也在其間大片大片地飛舞著。
西北邊關的捍山鎮,已經完成了冰牆的建造,無論近觀還是遠看,都格外的漂亮。
而寬敞的冰牆頂部,也如城牆一般,有牆垛、哨樓、還有箭眼。
所謂的箭眼,就是水銀在正式壘砌冰牆的時候,靈機一動,在冰牆的低矮處、冰塊與冰塊之間,用抹了松脂油的木棍,給穿出來的。
將木棍放在冰塊的銜接處,等冰塊壘好,澆注冷水凍得差不多了之後,再將木棍給用力抽出來,就會形成這樣的一個孔洞。如果敵人越過了第一道防線,進入這兩道防線之間的空地,這些孔洞就能發揮出作用。
要麼扎長矛、要麼射箭支。
看不見也沒關係,屆時敵人密密麻麻的,隨便扎、隨便射。
水銀從冰牆下走過,再次檢查了下那些孔洞,現在對面的那頭都用白色的木塞子塞著,防止敵人過早地發現這一陷阱。等要用到的時候,在內牆這頭,用長矛一穿,那些塞子就會掉落。
沿著冰牆,走過冰牆上開出的一道城門,水銀站在兩道防線之間的空地處。
這道城門是開得最小的。只高、三尺寬。不能過馬,過人都得彎著點兒腰,且只允許一人通行。
而這道門對著的,就是關外的方向。
自己人要跑馬、調兵,是走的另外三個方向的大城門。
這兩道防線中間三丈寬的空場,足夠自己人進行調整。
敵軍若是攻破第一道防線、開啟了第一道城門,衝過了吊橋,再直直衝進來,會傻眼。
那時,西北軍對敵的巷戰,就會在這個空場之間展開。
想到這兒,水銀的眉眼微微彎了彎,繼續朝前走,偏右走了三十步,走到第一道大城門下面,驗過上面頂著的又大又粗的三道門閂之後,再從城門的一側臺階,抬階而上。
這是第一道防線的石城牆,這道大門至關重要,所以水銀在設計冰牆的小門時,與它錯開了些位置。敵人若是真的攻進來了,會一頭撞到冰牆上。
對,即使是個小小的門,水銀也將之錯開了。否則,大門一旦被攻破,外面的人就能看到裡面正對著的小門,就會迅速思考出衝進來後的調整策略。水銀可不會給他們那樣的機會。
之所以設計這樣的小門,是因為,無論哪個國朝的人居住的房屋,屋門、院門都是很寬敞的。特別是城門。這樣一來,潛意識裡習慣了大門的人,突然面對這樣的小門,你請他們鑽,他們都不敢。
站在城門樓上,水銀望著昭國的方向。
昭國啊,呵呵,改延為昭,司寇繼昭,動作可夠快的。
昨日,收到仍在昭國為細作的人傳來的訊息:司寇繼昭即將大舉叩邊,而此次昭軍中,有四名女子。名姓也報過來了。
水銀猜得到,這訊息應該是鍾離健牧傳過來的。
司寇繼昭在正式登基前,利用傀儡南宮禮,幾乎血洗了一半的延國朝堂。鐵血的手腕、狠辣的心計,讓新朝——昭朝迅速形成統一,為他的登基打下了基礎。
而在那場血雨腥風之中,幾乎將整個朝堂都得罪了一個遍的鐘離健牧,卻完好無損地活了下來,甚至,還更進了一步,成為了昭國的兵司主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