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經薦入宮(第1/2頁)
章節報錯
南宮宇沒動。他低垂了眼眉站在那兒,一動不動。他才答應了東方楠嬰,要託庇對方,就在最後權衡利弊之下,將人給放棄了,他擔心,那姑娘會對自己有怨氣。
所以,這個時候,絕對不能推薦。如果他推了,那姑娘要報復他,本來不死的老皇帝都死了,那他也就會跟著完蛋了。
至於別人推薦了、治好了老皇帝怎麼辦?他也不怕。老皇帝現在只有他一個最合適的繼承人了,又一直待他甚好,根本就不會幫著個小小的大夫收拾他。現在,他只需要靜觀其變就好。
這時,司寇承業動了。他出列抱拳一禮後道:「微臣也舉薦東方楠嬰進宮為陛下診治。那姑娘跟隨我兒繼昭已久,微臣對其也算是有幾分瞭解。」
其實,司寇承業是真的沒有辦法不站出來。大家都知道,那姑娘和他的兒子繼昭走得很近,論對那姑娘的瞭解,在座的人之中,他是最多的一個。
若他不站出來,別人就會覺得他對老皇帝的病情不上心。可若是他站出來了,那些人又有可能會想:司寇繼昭之前捉拿那姑娘下獄、為的是殺人來口,那麼,現在舉薦,就是一計不成再生一計,改為了「借刀殺人。」
所以,司寇承業之前有些為難。不過,進一步想:若是那姑娘把老皇帝治好了,那麼,這一舉薦就等於幫繼昭洗清了世人的誤會;若是治死了?別人只會覺得他是出於私心才推薦,不會懷疑他別有用心想謀反。
再者,他最有把握的是,沒人敢動他司寇家族。
思來想去,權衡之下,司寇承業就站出來了。
跟著,歐陽文鐸也站了出去舉薦東方楠嬰。沒辦法,誰都知道他是太子的人,如果他不站出來支援不惜一切拯救老皇帝的這個提議,那麼,目的就過於赤裸裸了。
這時,上官宏睿站出去反對了,理由依舊是:民間大夫不可信、民間傳言不可信。
雖然他是個帶兵的武將,但他比起另三位軍侯來說,心眼子更多。其實他反對的原因很簡單:一是不讓別人覺得他家和那東方姑娘有交情;二是:大家都贊成的話,只會對東方姑娘更加不利。
舉朝上下,可沒有哪位受到大家一致喜歡的。若有,活不過一時三刻。
接著,宗政廣武也反對。而宇文博和戶司主司長則贊成。
皇后眼見他們又要吵起來了,抬起手往下壓了壓,拍板決定:宣東方楠嬰進宮,為陛下診治。
隨著這道命令的頒發,水銀便很快被一隊皇城守衛的人給接進了宮。
她一進殿門,就看到了一雙雙或期待、或隱晦、或躲避、或猥瑣、或鼓勵的眼神。
水銀的心裡就微微地笑了笑。
面上保持著端莊,嘴角的弧度輕微,眼神注視著前方,身形筆直,腳下穩穩當當地向著正前方的皇后走去。
環佩不響、裙裾不搖、釵鬟不擺……將女子之風範、氣度,彰顯得淋漓盡至。
行走御案前六尺遠處,抱拳行禮:「微臣:東方楠嬰,忝鄉君之位,參見皇后娘娘。」
皇宮,是最講究品級和禮儀的地方。而她是皇帝親封的東方鄉君,在外面可以不提、她自己也可以不當回事,但進了宮,就要論起來了。
(作者按:鄉君最初是三品,後來各朝有各朝的論法。反正也不重要,我就按照公主、郡主、縣主、縣君、鄉君給她排了。考據黨莫究哈。)
皇后看著眼前的這位姑娘,眼裡掠過了一抹欣賞之意。
原本聽說是民間大夫,滿以為會是一個花布巾蒙發、粗衫布襖、不懂規矩禮儀、還會東張西望的鄉野女子,沒想看到的卻是一位風姿儀度半分不輸千金閨秀的穩重、自信、貌美的姑娘。心下便不由高看了幾分。
再聽對方介紹她自己還是位鄉君,便終於想起來是怎麼回事了。關於這名女子被賜封鄉君之事,皇上有跟她提過,畢竟再無封號,也是位鄉君,是要記錄在檔的。
她當時也照做了。不過,又不是什麼大事,過後也就給忘了。
現在看見真人,還是位遠超她意料之外的真人,她的心裡就不由地在想:如果對方治不好皇帝,那麼,她也不是不可以保對方一命,留在自己身邊聽用。
想到這兒,皇后衰老卻保養得宜的面容上就浮現出了一抹親和的笑容,抬手示意道:「起來吧,既然安王、興軍侯、歐陽老相爺等都舉薦了你,本宮也願意相信你有幾分本事。陛下的病情等不得,你趕緊進去為陛下診治,記住,要用心。」
最後三個字,她說的語氣重了些,意在提醒對方千萬別糊弄了事。畢竟治不好和糊弄,可是兩回事。
水銀聽懂了。她面上神情絲毫未變,再行一禮後,便告退,由宮女帶領著,進入側殿。
皇后想了想,也跟了進去。而那些皇裔們、大臣們、太醫們,也都跟在了皇后的身後。
不過,太醫們有的在小小聲議論。
「這麼年輕?還是個女的?興軍侯是真敢開這個口啊?」
「就是,膽子也太大了,治不好可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