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實,總感覺滬指突破2300點都這麼困難,後續想要突破2400點、乃至站上2500點,重新整理5月初的反彈高點就更困難了。”

“按照以往走勢,滬指通常是橫久必跌的。”

“希望這一次,滬指在這個位置,別橫太久啊,不然越是盤整,我這心裡就越慌。”

“大盤能不能上,能不能站穩2300點,並繼續向上開啟空間,我覺得首先得看‘大基建’這條線,什麼時候能夠結束調整才行。”

“嗯,看今天這盤面走勢,確實滬指的走勢關聯度,跟‘大基建’這條主線的表現關聯最強。”

“這麼說,‘大基建’這條線,才是市場真正的核心主線了?”

“沒錯,我認為是這樣。”

“我倒覺得不管是哪條主線方向,只要能夠形成一致的預期,致使市場主力資金向一個方向偏移使力,指數也是能向上突破的,不是非得‘大基建’這條線不可。”

“然而,就只有‘大基建’這條線,才是當前市場眾多核心主線中,中長期投資預期分歧最小的吧?”

“確實,其實要是‘傳統金融’這個主線動一動,滬指就能上得輕鬆了。”

“‘大金融’領域?沒可能的,這個方向根本就沒有預期。”

“但‘大金融’領域,特別是一眾傳統金融權重股票,估值已經壓縮到歷史極限位置了,如果主力資金合力的話,應該也是能做的吧?”

“難,沒有預期,存靠增量資金推動,場內的各方主力資金,誰都不會去做這個‘冤大頭’。”

“別看PE,那就是個廢指標。”

“的確,看PE炒股,在大A早晚要虧死。”

“‘大金融’引領大盤突破沒可能的,沒有強烈的預期,這些金融權重股這麼大的市值和體量,要多少資金去推動?真有這麼多增量資金……拉存在強烈中長期投資預期的‘大基建’不比拉‘大金融’輕鬆?”

“哎,算了,不想指數突破的事了。”

“其實指數就算不能突破,市場行情,再演繹一波去年下半年度的走勢,也挺好。”

“想得美呢,不管是‘移動網際網路’還是‘智慧手機產業鏈’,這兩大主線當前的預期,都沒有去年那麼強烈了,而且這兩大主線領域的一眾核心股票,儘管從去年末到現在調整了半年的時間,但整體上,股價對比去年炒作之前,還是漲了不少啊,甚至好些股票,距離去年炒作巔峰的山頂位置,也不過半山腰,就這種情形下,就算有去年的那種炒作力度,空間也不會太高的。”

“但總是有一定預期的,對吧?”

“總的來說,在‘大基建’、‘軍工’、‘網際網路金融’這幾條主線調整階段,中小板、創業板‘成長股’這條線,還是能夠承接一些行情的,也是前期熱門主線調整下,僅有的賺錢效應領域吧?”

“但總感覺除了‘影視傳媒’這條主線以外,其它的主線方向,賺錢效應和資金主動承接性,都存在多多少少的問題。”

“說白了,就是市場認同度不夠。”

“耐心等吧,這個時候,左側機會充滿不確定的風險,還是等右側機會出手更穩妥一些。”

“對,等三板確認龍頭再說。”

眾多散戶群體的激烈討論聲中,時間交易時間不知不覺,已然劃過下午2點30分,進入了尾盤的最後半小時交易時段。

然而,在交易時間的推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