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四章 投資策略的轉變!(第2/2頁)
章節報錯
「哎……看來「牛市」大機率還是一場謊言了。」
「單憑一兩條主線,市場還是走不遠。」
「不過,也不宜太過悲觀……」
許仲繼頓了頓,繼續道:「之前也沒人想到「基建」、「國企改革」這兩大主線,會爆發成這個樣子,帶領著指數從2100點左右,一路衝關到現在2400點,短暫地帶活了整個市場行情。」
「後續,還是走一步,看一步。」
「注意市場訊息面的變化,同時也密切關注「禹航投資」方向的持倉變化情況吧!」
「「禹航投資」的這位蘇總,堪稱是市場交易的天才,也許我們看不到的機會,他能察覺出來
也不一定。」
「而以他當前的席位影響力,只要市場在某個方向上的預期,在逐步加強。」
「說不定,關鍵的時候,也能走出另一條能夠引動市場各路資金合力的大主線行情來,如此……行情的持續性,就有指望了。」
「希望吧!」何弘點了點頭,「不過這種局面因素下,我們就不宜繼續高位增倉了。」
許仲繼回道:「既定的投資策略不變,如果你分析得不錯的話,那後續這段「基建」、「國企改革」主線行情加速階段,就必然是劇烈震盪,不太容易參與的行情了,我們手裡所剩下的流動資金不多,確實也沒必要全倉賭上。」
「張經理和趙經理那邊……」何弘有些擔憂道。
「待會開個內部投資策略會議,你把你的分析跟大家說一下,我相信他們會清晰認識到當前市場的行情走勢,並作出正確的投資策略的。」許仲繼回應了一句,繼續凝望著定格的兩市行情,感慨道,「這真是持股者的盛宴啊!」
而在他滿心感慨,並琢磨著蘇禹有沒有意識到市場可能存在的潛在風險,琢磨著蘇禹到底會在什麼時候出倉止盈之時。
這一刻的禹航投資公司,內部交易室裡。
經過一番覆盤分析後,趙立軍也提出了跟何弘類似的市場觀點,認為滬指恐怕很難真正站穩2500點的牛熊線關口,並認為「基建」、「國企改革」兩大主線行情炒作,已經快進入尾聲階段了。
「在市場情緒一致看多,行情迅勐突破,市場已沒什麼空頭聲音的時刻,你能看到市場行情潛在的風險點,非常不錯了。」蘇禹聽完趙立軍的一番覆盤分析結果後,微笑地讚了一聲,繼續道,「確實,行情的一切支撐,來源於源源不斷的增量資金,而增量資金之所以源源不斷流入,是因為市場表現出來的持續賺錢效應。」
「沒有了持續賺錢效應這一個關鍵因素,一切的所謂行情延續,都不過只是空中樓閣,不堪一擊。」
「股價不會漲到天上去,在買方和賣方彼此博弈下,炒作總會有盡頭。」
「「基建」、「國企改革」這兩大核心主線,在短期內綁架了大盤,指數從2100點一路上行,得益於「基建」、「國企改革」兩大核心主線的行情爆發,自然當這兩大主線行情調整的時候,且市場其它方向無法展現出一致預期和賺錢效應的時候,指數自然也將來到調整階段。」
「所以,你這潛在風險點的判斷,從邏輯上來說,是沒有問題的。」
「不過市場投資機會,從來不是靜態的,而是明顯動態的。」
「當前沒有能夠接替「基建」、「國企改革」兩大主線行情的領域,沒有其它大主線來輪動行情,保持在「基建」、「國企改革」主線行情炒作低迷後,市場持續的賺錢效應,但並不等於後續沒有。」
「這個時候的市場,情緒和信心,其實已經被「基建」、「國企改革」兩大主線行情表現出來的持續賺錢效應給炒熱了。」
「也就是說,在已經炒熱的市場情緒和相對回暖的市場信心下。」
「其實機會的發現,還是要比之前市場整體低迷的時候,容易很多,換句話說……這個時候,冷靜和謹慎是應該的,但悲觀卻並不至於。」
「嗯!」趙立軍在蘇禹的指點中,回應道,「多謝蘇總誇獎。」
「從下個交易日開始,逐步減倉止盈吧。」蘇禹回應趙立軍後,環顧了整個交易室的兩支交易團隊成員,接著說道,「越漲越賣,同時要避開龍虎榜,我們不能提早暴露自己的意圖,畢竟現在我們基金的影響力已經不小,一旦提前暴露意圖,市場的行情走勢,會發生不可預測的變化,阻礙我們的交易策略。」
當然,蘇禹下定決心,在這個時候減倉的因素。
除了今日趙立軍說的這些,還有就是他之前與黎夢談論過的,他隱約感覺到市場監管層應該快坐不住了,IPO的重啟,大機率已經近在遲尺。
不過,關於IPO大機率快速重啟的判斷,他此刻並沒有告訴大家。
畢竟,這一切還只是他的猜測,沒有通順的邏輯支撐,自然也就沒必要說出來了。
「好!」黎夢應道,「這一波反彈,咱們在「基建」、「國企改革」兩大主線上進行全面重倉,也賺了不少了,如今兩大主線在相對高位上籌碼鬆動,情緒再度由分歧轉為一致,確實該緩步止盈,見好就收了。」
公司兩支主力基金,在「基建」、「國企改革」兩大核心主線上,持倉市值體量,都極為龐大。
如今,既然分析出了潛在的風險,那就該提前作出反應。
當然,不同於「禹航投資」在覆盤後,作出的投資策略轉變……
此刻的市場,廣大投資者群體,無論是網路股票論壇,還是財經媒體評論區,或者社交網站,眾多散戶群體、機構分析師、財經大V……等等一系列人士,針對著今日市場劇烈震盪之後,再度創出反彈新高,強勢站穩2400點的走勢,依舊是強烈看多,且「牛市」的呼聲,也越來越強烈,越來越得到更多人的認同,可謂絲毫沒有人意識到市場可能存在的潛在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