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的席位影響下,市場比他預想中,跌得要快。

按照這種跌法……

基本上,在‘市場ipo重啟’的這條重大利空訊息徹底放出來,利空落地之後,基本上市場就徹底跌透,到達下方突破時的區間平臺位置了,如此……在低位重新建倉,調整基金持倉結構的機會,就又到來了。

“黎夢,咱們兩支主力基金,在‘證券、創投’這條線上潛伏的籌碼,今日應該已經全部出掉了吧?”蘇禹沉思了一會,偏頭看著黎夢,詢問道,“現在兩支基金的總體持倉如何?還有哪些股票,有持倉籌碼?”

黎夢看了一眼監控的基金後臺交易資料,回道:“我們在‘證券、創投’這條線上,潛伏的籌碼,基本上是出完了,現在兩支基金,共計還持有‘華信證券、華商證券、華通證券’這三支流動性充裕的頭部券商2.8億的籌碼。”

“其它的持倉,就是之前我們在退出‘移動網際網路’、‘智慧手機產業鏈’兩大核心主線時,所殘留的一些持倉股票底倉,合計12支股票,2.46億的籌碼。”

“當前兩支基金共計持倉不到6個億,持倉線在5%左右,基本已是清倉狀態。”

蘇禹微微頷首,繼續問道:“這一波,我們盈利多少?”

“在‘證券、創投’這一波行情裡,‘禹航1號’基金淨值新增23%,‘禹航2號’基金淨值新增24.5%。”黎夢迴道,“當前‘禹航1號’基金淨值15.37,‘禹航2號’基金淨值1.24,兩支基金的資金規模……‘禹航1號’在61.53億左右,‘禹航2號’基金在62.01億左右,總體來說……我們這一波,從‘證券、創投’領域內,攫取了20億左右的利潤。”

“這麼多!”蘇禹眼皮跳了跳,有些意外。

資金體量越大,淨值增長越是困難,對於行情的投機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原本他以為整體淨值增長上,能有個15%就不錯了,沒想到比他預期,接近多了10%左右。

黎夢笑了笑,很是高興地道:“得益於我們在市場行情最高點和流動性最充裕的節點上,大規模減倉了大部分的籌碼,避免了利潤的大幅回撤,所以才取得了這個盈利結果,當然……主要還是得益於你的英明領導。”

“呃……可別給我帶高帽。”蘇禹輕笑道,“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

“嗯!”黎夢輕輕應了一聲,也沒多說,轉移了話題,問道,“明天就週五了,按照市場訊息來說,關於市場ipo重啟的訊息,明天就該明確了,看市場這情形,怕是還會繼續跌,我們……”

“等市場跌透吧,不用著急。”蘇禹說道,“當前的市場調整,無論時間和空間,都不充分。”

“而且……”

蘇禹頓了頓,繼續道:“潛在的重大利空壓制下,市場投資情緒,也並沒有到冰點。”

“無論是個人投資者,還是基金管理者。”

“我認為,在市場必要的時候,都要學會空倉,以及動態調整倉位。”

“不要怕錯過機會。”蘇禹笑了笑,說道,“情願踏空,也不要虧損,因為只要市場開門,機會永遠都在,但虧損了……就得用雙倍的盈利,才能補回來,而且……通常在虧損的條件下,心裡會變得猶豫,從而錯失更多的市場機會。”

“嗯!”黎夢點了點頭,本來想說的話,又給吞了回去。

“不過……”蘇禹沉思了片刻,又道,“我們當前的資金體量不小,從中長期投資目標看,如果接下來……市場在ipo重啟的利空打擊下,一次性跌到了前期突破時的支撐平臺,那也是可以按照網格建倉形式,逐步提升咱們基金的持倉水平線的。”

“前期支撐平臺?”黎夢望了一眼指數,回道,“滬指2000點到2200點震盪區間,創業板指1000點到1100點震盪區間?如果是這個區間的話,其實滬指的下跌空間已經不大了。”

蘇禹微微頷首道:“本來滬指今年的整體漲幅,就落後於創業板指不少,再加上市場ipo重啟,對於市場的估值壓制和利空打擊主要方向,是創業板和中小板的眾多高位概念股票,對於滬指影響本就不是特別大,能跌回2000點到2200點的區間內,已經算是相對悲觀的預期了。”

“至於創業板指……”

“就看接下來的市場預期如何了,如果能一步到位地跌穿1200點關口,其實就算是到了建倉領域了。”

“方向……還是之前所說的‘移動網際網路’和‘智慧手機產業鏈’領域?”黎夢繼續詢問道,“以咱們當前100多億的資金體量,要想大規模進入,怕是沒以前那麼容易,且多半無法全面隱藏痕跡了。”

蘇禹頷首道:“大的方向選擇上,肯定還是‘移動網際網路’和‘智慧手機產業鏈’兩大領域,只是側重點,或許會跟之前有所不同,不過當前關於後續建倉的具體標的上,我還得再思考、思考。”

“先觀察吧!”蘇禹說道,“在利空落地的這兩日,我們就全當一個旁觀者。”

他雖然有著重生的優勢,知道市場的宏觀大致發展方向,但具體落實到一兩個月,乃至一兩週的小階段行情走勢,還是得憑著他兩世的市場經驗來判斷,且在具體的策略交易上,也得配合市場訊息,以及市場的實際走勢來驗證。

在倆人的交談中……

市場投資情緒在進一步發酵,投資者們關於‘財富路’席位的討論,關於後市的市場走勢看法,關於多空爭論、牛熊爭論,關於接下來市場訊息面的利好、利空猜測……各種話題,依然在繼續。

而在時間逐步的推移裡,市場宏觀面上。

券商分析師們,以及財經媒體,財經大v們,終於開始提及‘風險’這個詞彙,當然避免自打自臉,這些人在所謂的中、長期投資上,還是堅定的無腦看多,認為這一波市場調整,依然是良性的調整,認為滬指、深指、創業板指幾大指數,在經過短期調整後,肯定還能創出年內新高。

晚間,在大家以為監管層還會釋放一些不痛不癢的利好之時。

訊息面上,卻是難得的一片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