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

蘇禹頓了頓,又道:“談一談利潤分成的標準、基金管理費和投資者申購份額的限制標準,以及鎖定期限之類的吧!”

“利潤分成標準、基金管理費之類的,按照上支基金的標準執行吧!”黎夢說道,“至於投資者申購份額限制,除了最低100萬起申購的標準是死的外,上限劃定在最多隻能申購1000萬份額,我覺得較為合理。”

“按照50億的募資額度計算……”

“就算每個投資者都頂格申購,也能覆蓋500位投資者,不少了。”

“如果按照最低申購額度計算,則足以覆蓋5000位投資者,這利益網路鋪設……就相當寬泛了。”

“至於說鎖定期限之類的……”

“我覺得還是一年最為合適,其它時間,除非基金淨值下折到被迫清盤,或者說我們主動進行淨值結算,主動清盤的情況,均不可贖回。”

蘇禹沉思片刻,沒說話,再度向於曉兵詢問道:“於經理,你覺得呢?”

於曉兵看了黎夢一眼,想了想,還是直言道:“蘇總,咱們公司成立之時,設立的第一支基金,初始額度,只有4個億,那種情況下,盈利分成,設定在淨值大於1.5之後,是e合適的。”

“但現在……”

“我們第二支基金如果募資額度在50億的話,盈利分成依舊設定在淨值大於1.5之後,對於我們公司的實際利益來說,就不划算了。”

“畢竟,我們公司現在名氣已經打出去了。”

“我們跟投資者的關係,是我們居於主動位置,如此……也就用不著再繼續讓利。”

“且當前市場上,其它私募機構,普遍是在年度淨值超過1.2,或者超過1.3之後,就開始實施盈利分成了。”

“我覺得我們在第二支基金上,可以效仿一下行業的普遍規則。”

“那就是在年度淨值超過1.3之後,即年度盈利超過30%,即參與後續盈利分成。”

“當然,在具體的盈利分成上,也可以設定階梯。”

“比如年度盈利超過30%,而小於50%,則超過30%的盈利部分,公司抽取三成;當基金年度盈利超過50%,那超過50%以上的盈利,公司抽取五成。”

“至於基礎管理費……”

“之前第一支基金的設定,就挺好,這樣照顧投資者,也有利於我們。”

“還有在投資者申購份額限制上,我覺得一千萬的上限,還是太多了,500萬的申購上限額度,就足以,畢竟我們的目標,還是想要覆蓋更多的投資群體,這樣利益鏈才能傳播得更遠。”

“至於鎖定期限……”

“我跟黎經理的想法,是一致的,一年的鎖定期,是普遍規則。”

“嗯,我仔細想了想,同意於經理對於盈利分成方面的建議。”黎夢不等蘇禹說話,便接話道,“但500萬的申購上限,我還是認為不合適。”

“怎麼不合適?”蘇禹詢問道。

黎夢沉思了片刻,回道:“500萬現金投資,對於普通人來說,乃至對於許多大戶來說,確實不算是一筆小資金了,但我們的目標,除了這些大戶,還有那些企業老闆,集團老總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