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暗流湧動(第2/2頁)
章節報錯
然後便是工商註冊資訊裡,其股權結構,變動很大,從以前的錦湖集團控股,變成了錦湖集團全資子公司。
也就是說安科建築,完全併入了錦湖集團內部。
“果然……早有預謀啊!”蘇禹看著關於安科建築的新聞和股權結構變動,暗道,“先在短期內,利用槓槓,極速做大規模,擴大營收,然後再利用錦湖集團急於上市的內部戰略,利用輿論和公司困境,逼迫集團全面吸收控股的子公司,實現手裡股權的轉換,這位安科建築的總經理馮辛松先生,不簡單啊!”
安科建築原本的股權結構裡,馮辛松佔據35%的股份。
現在,這一部分,已經消失了。
蘇禹猜測,這應該是在錦湖集團吸收合併控股子公司中,將對方的這部分股份,按照股權價值,同等轉換成了錦湖集團的股份。
隨後……
蘇禹又檢視了天鴻建築、天辰建築、承遠建築三家錦湖集團控股的建築公司,只見這三家也被錦湖集團吸收合併成了全資子公司,而原本的各建築公司總經理相應持股,全部退出,均消失不見。
緊接著,蘇禹又檢視了一番錦湖集團的股權結構。
只見其持股方,自然人裡,果然新增了馮辛松、孫天鴻、安久城、張明遠四人,當然……這四人的合計持股份額很低,只有不到5%,其中馮辛松持股最多,佔據整個錦湖集團股份的2.1%。
幾家公司,包括錦湖集團工商註冊資訊裡,股權結構變更的時間。
都在5月6日。
“看來錦湖集團的內部鬥爭激烈啊!”蘇禹暗道,“不過從股權結構上來看,以楊氏父子在錦湖集團的持股比例,不管其他的人怎麼鬥爭,也無法撼動錦湖集團姓楊的本質。”
在錦湖集團公開披露出的股權結構裡……
董事長楊錦城佔據了31.5%的集團股份,而他的獨子楊昊,則佔據了25.1%的集團股份。
“這楊昊,果然是地主家的獨子,受寵到無以復加啊。”
蘇禹盯著錦湖集團自然人股東里,楊昊的名字,暗自感慨道:“不在集團任職,沒給集團做出過任何貢獻,楊錦城居然也能捨得將25.1%的集團股份,分割到他手裡,簡直了……難怪這傢伙在禹杭能夠如此肆無忌憚,完全就是錦湖集團指定的繼承人啊,等到錦湖集團上市,什麼也不做,財富就逼近百億。”
“咦,不對……”
當蘇禹仔細翻看著錦湖集團歷次的股權結構變動記錄,驟然發現了不對勁的地方。
“2008年7月6日,蘇玉湖將錦湖集團25.1%的股份,無償轉讓給兒子楊昊。”蘇禹看著這條變動資訊,呆了呆,好一會才回過神來,“原來楊昊這傢伙手裡的錦湖集團股份,是他媽轉讓給他的啊!”
“蘇玉湖……”
蘇禹低喃著這個名字,總覺得自己抓到了什麼關鍵的資訊:“從未聽楊昊提起過他母親啊,而且平時關於錦湖集團的新聞上,好像也沒出現過這個名字,這是……怎麼回事?”
想及於此,蘇禹急忙在網路上搜尋了關於這個名字的一切歷史資訊。
驟然發現,錦湖集團的真正創始人,並非當前的董事長楊錦城,而是蘇玉湖,只是至從02年以後,蘇玉湖便因為身體原因,退居了幕後,將部分股份轉讓給了丈夫,並讓丈夫管理公司。
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楊錦城走向臺前,成了錦湖集團的掌門人。
而蘇玉湖本人……
蘇禹一路查下去,發現這人在2008年的5月26日,就因車禍身亡了,而在她死後,股份才無償劃轉到了楊昊手裡。
“錦湖,錦湖……原來如此!”
蘇禹在徹底瞭解清楚錦湖集團的歷史後,滿心感慨:“原來真正奠定錦湖集團根基的,是楊昊的母親蘇玉湖,而不是楊錦城,難怪我一直覺得錦湖集團這名字有些女性化,關竅居然在這裡。”
“可按照蘇玉湖死後的財產繼承權來說……”
“蘇玉湖在錦湖集團的股份,不應該全部落在楊昊身上啊,而且股權分散,並不利於集團管理。”
“難道這是遺囑轉讓?”
“有蹊蹺,有蹊蹺啊!”蘇禹盯著五年前,關於蘇玉湖車禍死亡的那則新聞,心頭突然暗自心驚,“那時候楊昊應該正在法國留學,這車禍……大機率沒那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