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禹的印象中,錦湖集團旗下的建築公司,好像有四家。

其中安科建築的體量,跟孫天鴻執掌的天鴻建築差不多,這種幅度的業務增長,更像是惡性擴張,顯得非常不正常。

對於資金沉積比較重的建築公司來說。

超出自身能力的急速擴張,必然會帶來資金鍊上的壓力,甚至一招不慎,還會導致資金鍊的直接崩盤。

安科建築公司的總經理,跟孫天鴻一樣,都是錦湖集團的老人,在建築行業,從業多年,可謂經驗豐富。

蘇禹不相信對方,以及安科建築的核心高層,不明白這個道理。

既然明白……

那從邏輯上來說,這樣的業務發展形態,就顯得非常奇怪了,要麼是無奈被動下的選擇,要麼就是故意為之。

蘇禹從安科建築的歷史業務發展分析,發現這家公司,除了最近半年胡亂擴張以外,以前都是穩紮穩打。

可以說,按照它的歷史發展軌跡來看。

在總經理並未換人的情況下,根本不存在因為內部壓力,而被動將業務戰略,從保守迅速轉變為激進的動機。

如此,在排除掉被動轉變之後,那就只剩主動性的故意為之了。

當前階段,整個國內地產形勢,在國家宏觀經濟政策調控下,是處於相對低迷階段的,就算以前瞻性的發展眼光來看,也不適合相關產業公司,在這時候,進行激進性的業務擴張,這在同為錦湖集團子公司的天鴻建築、天辰建築公司、承遠建築公司一切業務正常上,就能夠看出來。

所以,蘇禹覺得也可以排除公司高層在業務追求上的,所謂前瞻性佈局。

既非集團壓力和內部壓力下的被迫轉變,也非宏觀判斷前提下,前瞻性的主動佈局,那麼……

蘇禹結合錦湖集團正在全力爭取上市的發展訴求。

猜測安科建築多半是故意在進行惡性擴張,故意將自己的業績、業務推進到極端邊緣,從而影響集團上市的戰略。

換而言之,這應該是一場錦湖集團的內部鬥爭。

蘇禹在有限的資訊下,只能是依照著腦海中模糊的後世記憶,大致猜測,至於最終對錯與否,只能待後續驗證。

想到這裡……

蘇禹又想起了孫天鴻,以及楊昊,在談及錦湖集團楊董事長時的神態。

似乎倆人對於這位,可以說跟他們很是親近的錦湖集團掌舵者,並不怎麼喜歡和尊敬。

蘇禹還想及石玉靈的那位外籍朋友,依凡娜的妹妹失蹤,好像也與錦湖集團有關,不禁感慨道:“看來……錦湖集團這潭水,不是一般的深啊!”

原本的軌跡裡,也就是他重生前。

在錦湖集團成為浙州龍頭地產公司之前,蘇禹對於這家集團並不怎麼了解,所以他的記憶裡,對於錦湖集團在這個時期的各種事情,也只有個大致的模糊記憶,知之不詳,自然也沒法靠著記憶去深究這家集團的根底。

只是……

他沒想到,自己重生後,與這家集團的牽連,卻似乎開始越來越深了。

當然,若非迫不得已,這譚深水,他是怎麼也不會介入進去的,畢竟對於他現在來說……單純的賺錢,比什麼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