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傷心小箭(第1/3頁)
章節報錯
李忘塵想到參與到這一戰中,並做好了準備,這既展現出他現在對自己的信心,同時也等於是對諸葛正我的擔心。
諸葛正我有可能會輸。
這是李忘塵現在所看到的,也是他所感到的,更是他判斷出來的。
道理其實和無情所說的一脈相承,而和李忘塵此前的經歷又相悖。普通的武者交手, 總是聲勢浩大,越是高明者,其交手的鋒芒越是內斂,直至暗流湧動、無聲無息之時卻又能分出生死,就是真真正正的頂尖高手了。
就如同楊虛彥和老林禪師在暗中對峙一般。
但物極必反、否極泰來的道理好像能永無止境的螺旋上升,不斷的否定過往, 當到了諸葛正我、元十三限這等檔次時, 交手的聲勢卻又將是波及天地、遍照眾生的。
這例子更加好找——上一刻甜山傾倒之威勢,怕是瞎子也可以見到, 聾人亦可能聽見。
李忘塵能判斷出諸葛正我處於下風,並不在於他是個高明的武者,雖然他確實已稱得上江湖中的頂尖高手,但老實說,這一場戰鬥根本沒有容他以肉眼觀戰的餘地,他的目光也根本跟不上兩人的動作。
但現如今無需任何武學上的理論作為依據,僅靠一對肉眼偶爾瞥見的些許殘片,依然能看出結果如何。
那就是諸葛正我的下風。
他的下風,完全透過天象展現出來。
如果將諸葛正我比作是洶湧澎湃的風雲,那麼元十三限無疑是狂飆爆裂的雷雨,當下就是雷雨壓倒了風雲,那巨大的凹陷深坑之中,都被渦流狀的深灰色雷雨給佔據, 霎時間滿天滿地的雷光閃閃,電光爍爍,雨水傾盆而倒,元十三限居高臨下, 整個人宛如雷霆凝作的天尊正神,不斷以強力攻勢,如影隨形的追擊諸葛正我。
周圍的事物倒了大黴,雷雨激發的罡氣像是無形而有質的鋼刀,千億刀的自上而下斬去,即便是李忘塵也須得保持安全距離,更遑論甜山的殘骸?
這座古蹟名山給他們推倒了上面的半截,下面那半截或許還心有餘悸和僥倖,但元十三限的力量就好似個不解風情的粗糙漢子,能做的始終只有蹂躪二字。甜山先是攔腰截斷,後來被打出深坑,現在更一層一層被剝削毀滅,徹底淪為兩大高手戰鬥的最直接受害者。
若從外界的視角看來,元十三限不像是個武者,倒像是神神道道的道士,他的每一招每一式都凌空打出,從數十丈高的蒼穹,踏著凌霄、踩著雷雲, 而對諸葛正我發出。
一枚一枚氣勁橫空而去,猶如天上落下的流星隕石群, 劃出道道美麗無比的痕跡。若在極遠處觀看, 應當美不勝收,但若想到是一個個體所發出的,將會令任何美感消失,只剩下對其力量的恐懼。
這些招式步成天羅地網,或是直線或是弧線地殺來,其中泰半打空,少部分能擊中,卻又被諸葛正我卸力化解,總之是起不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無論是誰也看得出來,元十三限好整以暇,可一直持續著現在的勢態,而諸葛正我疲於奔命,遲早出禍。
元十三限會的武功太多,除去十三門神功,還有七十七門奇術,現在更破而後立,每一門武功都產生與此前的不同效果,令人眼花繚亂,更危險萬分。而更令人覺得不寒而慄的是,不管是拳打腳踢,還是刀槍劍戟,元十三限都以掌中弓箭使出,準確來說僅有一柄小弓。
也就是從他的掌中,李忘塵才知道一柄弓竟然可以化作這樣多的武器,使出這樣多的招式。
天下第七的氣劍或是勢劍,對他師傅而言,簡直連狗屎也不如。
他的壓迫力強大得像是一尊鬼神,而整個人的武功施展出來,更比鬼神還要可怖。
而諸葛正我顯然已全面淪陷於元十三限全新得來的空自在境界中,整個人像是飄飛的風箏,被迫以各種方式與技巧在元十三限的力量下勉力支撐。
他的武功,其實本來就和元十三限在同一水平線上下浮動。元十三限常年來輸給他,其中也不乏有運氣因素,這也是元十三限多年來心服口不服的原因,諸葛正我從未有令他真正心服的本事。
他們之間是有差距,但那差距既不能令人閉嘴,也不能令人停手,更不能令元十三限害怕畏懼諸葛正我。
而今時今日,元十三限再度突破,更將這一步的差距也給彌補,他練成了山字經、完成了傷心箭、學成了空自在,整個人渾身上下再無任何一處不如諸葛正我。
沒有功力上的差距,兩人的戰鬥將會全靠臨時應變發揮,而元十三限以空自在境界突破而紊亂的十三門神功,將會佔據極大便宜。因為諸葛正我對他的武功太過熟悉,熟悉到以至於元十三限一旦完成突破,以似而非是的招式攻打過來,反而會令他判斷出錯,動作稍慢。
這樣稍慢的回擊,就成為諸葛正我的一大弱點,也終於令他陷入如此被動的境地。
不過這樣的局勢,並不會一直持續下去。
李忘塵看不清兩人的動作,卻能感受到兩人的交手,這樣的一戰其實無論看得清看不清都不重要,真正的精華所在並不在一招一式外形動作上,而是在其中的神髓氣質之中,尤其以他的萬類霜天競自由,竟然能汲取兩人交手的營養,轉化為自己的精氣神值,更增他的修為。
就在這段段時日,他的精、氣、神又各自增長十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