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劍法,往往有身法、步法相配合。

沈墨想到,大自在劍經的劍意亦有身意。

沈墨越想越覺得大有道理。

他這想法乃是水月庵中鐵肩神尼等前輩高人未曾悟到的。卻鍥合了水月觀音的本意。

水月觀音為何會相容佛法?

正是為了佛門中步步生蓮之法,於大千世界中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往來,如此方為大自在。

沈墨經過一次又一次的梳理,以己身為劍,悟出大自在劍經的身法。

但見得他在捨身崖上緩緩行走,不知何時,一步邁出,再出現時,已經去了極遠。

這不是速度極快的效果。

而是一種瞬間移動。

這種步伐鍥合天地玄妙,無跡可尋,亦無物可阻。

和趙普法的真空遁法有異曲同工之妙。

可沈墨能將身法融入平常走路之中,又非趙普法的真空遁法所能及。趙普法的真空遁法其實是有固定套路的,如果遇見高明的人物,能勘破虛實,就能發現他遁法的痕跡,抓住套路的破綻。

而沈墨的瞬間移動,卻隨心所欲,沒有固定的套路,任意揮灑,瀟灑至極。

他將這步法稱之為“無拘步”。

這無拘步正如道門傳說中的縮地成寸一樣,無視空間的阻隔,練到極盡的境界,咫尺也能跨過天涯。

當然,若有諸天萬界的話,無拘步到了極致,一步跨越的,可能是無數大世界。

這是一門有無窮潛力的步法。

沈墨目前是看不到盡頭的。

當然練成是一回事,還需要將這個步法修煉的過程整理歸納,並且拾遺補缺。

其實大凡當世高手,見到各家各派的神通,均自能在短時間想到破解的招數。

可這只是破解,僅限於個人。

並不能成為體系,傳承下去。

一門完整的修煉法或者神通,需要許多時間來思考完善。譬如一個靈感,要成為一個完整的故事,缺少不了許多時間的打磨。

否則就是一個段子了,經不起推敲。

所以才有人作詩,說什麼“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

當然,也有萬古罕見的天才,隨便就能做出千錘百煉的句子。

那樣的人物便是天道的寵兒,或者說大道之子,天上謫仙下凡,自然與凡夫俗子不同。

沈墨還在成仙的路上,並不是謫仙,他只是會開掛而已。

在這方面,沈墨甚有自知之明。

他現在不是這樣的天才,不代表永遠不是。

反正他已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開創出修行九境了。

只要有修煉者存在,往後修煉史上,沈墨就是繞不過去的人物。能與魔佛、太和比肩。

這就是歷史地位。

不過歷史地位暫時還沒完全轉化為實力。

即使成了天人,要追上早他千年、幾千年的太和、魔佛也還差得遠。

沈墨如今,當然清楚太和、魔佛的實力比傳說中還要可怕。之所以旁人會有謬傳,乃是那個時代的人,根本不具備看透太和、魔佛境界的實力。

這兩位已經超出時代的侷限性,到了另一個幾乎無法企及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