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無事,沈墨化身蘇子清到了龍虎山腳下的瀘溪中,這條河原本叫做上清河。

說起來和嶗山上清宮有一段淵源。

因為當年嶗山上清宮祖師想在龍虎山立下道庭,結果和龍虎山的天師論道敗北,所以不得不遠走嶗山,立下上清宮。

龍虎山的天師知道自己去後,龍虎山下一任天師未必是嶗山祖師的對手, 又見嶗山祖師對上清名字情有獨鍾,所以將上清河改名瀘溪,免得又生事端。

只是嶗山祖師之後,代代人都想完成祖師遺願將龍虎山踩在腳下。

可惜,終究是千年老二。

下了舟船,腳踏實地,驚蟄居然還生出一絲不捨呢,講道理, 水上還挺好玩的。

“戰勝恐懼最好的辦法就是面對他, 這對你修行有幫助。”沈墨輕悠悠地對隨從驚蟄說道。

驚蟄:“可我修為沒有進步。”

沈墨:“……”

朽木不可雕也。沈墨沒有理會聊天終結者驚蟄,難怪只能給人當隨從,光是不會說話這一點,這輩子都別想當頭領了。

距離龍虎山羅天大醮還有十天。

龍虎山不愧是數千年的道門聖地,山下游客如織,足見香火鼎盛。當然,山腳下還來了許多江湖人士,甚至不乏異族,龍蛇混雜。

沈墨更觀察到有不少龍虎山的道士在山腳下維持治安,顯然是不想在羅天大醮前,鬧出風波來。

這些道士個個體格雄壯, 粗手長腳,行走如風, 站立如松, 聲如洪鐘, 顯然內外兼修,不是尋常修煉者可比。

龍虎山的功夫在道門中獨樹一幟, 內外兼修,又服食丹藥,強壯氣血,即使資質普通,練個幾十年,也能有一身深厚的功力,寒暑不侵,百病不生。

每年更有無數山下的豪族上貢,不時得朝廷封賞,自來改朝換代,龍虎山待遇,從來不減,還偶有加封。

無異於一方諸侯。

可是山腳下如此熱鬧,沈墨上山時,依舊能感受到一股得天獨厚的清靜。

三洞山門就在前方,象徵三界,分別是太極、無極、現世。

一個金髮碧眼的異族說著嫻熟的中土語言,“這裡算是真正的風水寶地了, 山有龍虎之姿,地有丹霞之貌,水脈聚集。在此地修行,天清地寧,必定事半功倍。”

“是嗎?我怎麼一點感覺都沒有。”驚蟄嘀咕一聲。

他聲音極輕,但那個異族還是聽見。

異族自來熟地走過來,微笑:“朋友不信嗎?你若是拜讀本教的大智經,必然能有體會。”

他微微一頓,“鄙人拜火教月流火,還未請教兩位高姓大名。”

沈墨:“神都蘇子清。他是我的隨從驚蟄。久聞拜火教一向在西北紮根,輕易不來中土,自教主以下,有日月星三使,閣下莫非是月使。”

月流火不由吃驚,拜火教在西北紮根數十年,一向不為中土所重視,沒想到今日剛見面的一個年輕人,就能隨口道破他教中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