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百五十六章身神之法(第2/4頁)
章節報錯
只是因為沒有花費經驗值, 熟練度各不相同。
但以他現在雙青色的根骨和悟性,進展還是挺快的。
再加上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很多武學道理是相通的,因此很多外功孫珏進展挺快的。
“我設想的武學,是能夠容納諸多武學,而又讓這些武學相對獨立。”
“也就是說,要保證它們之間能夠相容,甚至增益,而不是互相沖突,拖後腿,這一點倒是格外的艱難。”
“我曾想過走小無相功的路子,但是那並不適合我,我的根本還是肉身,諸多武學只是我的護道之法。”
“況且小無相功只能發揮出原本武功七八成的威力, 屬於取巧, 而不是將武學相容歸一。”
孫珏看著手中的半卷大洞真經, 這是已經被滅的上清派的根本。
雖然不是功法, 但是上清派的武功, 丹術都是從其中延伸,加上上清派各位高人各自的理解,而創出來的。
“再加上我之前學的諸多道經,我要的功法,已經有了大致的框架,現在首先需要的是創立一個雛形,之後再一點點的完善功法。”
在純陽道觀待的這一個多月,外面風起雲湧,而孫珏只是在這裡不斷的汲取各自知識,化作自己的底蘊。
這一個多月以來,是孫珏也在不斷的對自己所擁有的武學歸納總結,將自己一身所學梳理清楚。
到了今日,孫珏才有信心先創出功法雛形。
當日,在看過上清大洞真經之後,對於其中所謂的存神法孫珏非常感興趣。
所謂“存神”,又稱“存思”,“存想”、“內照”,是指閉目想象某一器官,或者身體某一個部位,如五臟之形狀、顏色。
《黃庭內景經》中也有提到:“存思百念視節度,六府修治勿令故。”
還有孫珏看的其他道經之中,也有“存謂存我之神,想謂想我之身。閉目即見自己之目,收心即見自己之心。心與目皆不離我身,不傷我神,此其漸也”的說法。
可見很多道經不謀而合,以“存”為意念的存放,“想”為瞑目見其形,透過內思冥想,以求神形合一而不離。
將肉身這一孫珏最為擅長的東西加強,對於孫珏來說,這是最明智的。
而且孫珏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想法,其中一個靈感便是來自神體境。
若要成就神體境,便是將自己的法相與自身的肉體相合,神魂在其中調和,最終達到肉身、法相一體。
成就神體境之後,自身的一舉一動便能夠牽動天地靈氣,甚至能夠短暫的御空飛行,如同神人。
已經能夠說是陸地神仙一流了。
若是孫珏以武道真意融合觀想的身神的法門可以成功,那他這門武功大成之時,便可以擁有神體境之能。
“人身中有三萬六千神,失之則亡,存之則生。“
孫珏閉目想著諸多道經上描述的訣竅,開始嘗試第一步。
“凡人不知存神,動止任意,意愚事僻,神散形枯,仙真聖人,守神無替,常存自在,名在左契……”
孫珏選擇試驗的第一個“身神”是“脾神”。
脾神屬土,孫珏的五嶽鎮天掌便是偏土屬性,在這方面有些優勢。
而且脾臟雖然重要,但是一下子受損的話,也不會一下子就死,以孫珏不滅天龍身的恢復能力,足以保證自己的安全。
即便自身所創的功法出了問題,也能夠保證自己活下來。
還有一個原因便是土德載物,以其為起始,後面的就要容易得多。
“上清大洞真經有言:脾神有十二位,實乃中央高皇之氣所化,故修煉當平坐本命方,“冥目,叩齒十二通,陰誦太微天帝君素語內咒:黃元中帝,本命之神。
一氣待脾,使我得真。寶藏生華,結絡紫晨。變景煉容,保命長延。後物而傾,千神來臣。老君玄簶,書名神仙。
長生久視,與天長存。畢,口引中央高皇之精黃炁,因閉炁一息,咽津十二過,使充布脾腑之中,結成十二神,黃袞冕,狀如土星,下布脾內,神面相向坐,順時吐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