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農桑增產
章節報錯
“我贊同孝然之言,當下國庫空虛,倉廩不實,五千戰騎著實有些捉襟見肘,倒不如先練三千戰騎,在時間上多投入些,使得這支騎兵成為一支大漢未來不可或缺的主力先鋒。”
只見魏延轉過身來點點頭, 他認為李休說的話是對的,騎兵投入頗多,要是為大漢日後北伐大局計,一年時間絕對不夠用。
“嗯……那此事就依孝然之言,招募訓練騎兵的事情就全權交給上官雝去處理。”諸葛亮點點頭,他的分析也不無道理,於是便將他定下的計劃調整了一番。
有關軍隊訓練的事情,已經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剩下的就是各部將領在本部麾下具體實施的事情了。
這時, 還在檢視有關農業生產政策的大司農楊敏忽然皺了皺眉頭,而他的表情也被諸葛亮所注意到,於是便對其詢問一番,是不是有什麼問題。
但恰恰是,問題漏洞實在是太大。
“丞相,川蜀之地千里沃野,然此戰卻消耗國庫大半糧草,若依舊循規蹈矩,只怕五年內都無法再度北伐啊……”楊敏無可奈何地搖了搖頭,糧草的問題實在是太難解決了。
提到此處,文臣這邊主掌農業生產的官員們也都極其無奈地搖了搖頭,現在的糧食產量雖然趨於平穩,但無法把產量提上去。
就像這次,如果不是準備充分,國庫充實, 糧草能支援北伐一年的支出,否則就憑一年的產量,根本就不夠北伐三個月用的。
他們現在面臨的問題不僅僅是產量少的問題,還有耕地面積不足,南中崇山峻嶺無法大規模耕種的問題,可以說問題繁多,而且無法完全解決。
站在一旁的李休聽到楊敏這番話,也全面的瞭解到當下大漢的糧草產量嚴重不足的問題,而這個問題,也恰恰印證了史書上的記載。
諸葛亮數次北伐,只有第一次北伐不是因為糧草不足的問題而退,其餘幾次都是因糧草不足,或者是糧草吃緊,前線作戰支撐不久,只能無奈而退。
其實誰能知道,這座朝堂之上,還有一位懂得農業糧食增產的專家,只見李休站在那裡依舊皺著眉頭,不知不覺,自己的身體居然來到了大殿中央。
眾人滿臉問號, 正說著農業增產問題, 他怎麼突然衝出來了?諸葛亮很疑惑,魏延很疑惑,楊敏更疑惑。
“孝然,汝有何事?且退朝再說。”諸葛亮坐在那裡滿臉疑惑地看著眼前陷入深思的李休,他貌似有什麼話要對眾人說,“孝然?汝莫非有何高論?”
聽諸葛亮此言,李休連忙搖頭稱乃拙論,但對於糧食增產的事情,他倒是頗有見解,畢竟自己曾是吃農家飯的人,對糧食增產的事情那可是瞭然於胸。
“高論倒是談不上,請恕末將方才無禮之舉,對於大司農口中所談糧草產量不高,休倒是有些拙見,不知諸君能否聽上一聽?”
群臣聞其言,那各種各樣的表情在這一刻變為驚詫,李休不過世家子弟,且又歷經五年征戰,對這農桑之事未曾接觸,他怎麼會懂得糧草增產的事情?
“李將軍居然懂得農桑之術?這倒是稀奇啊!”楊敏在那天去過李府參與晚宴,也對他有了系統性的瞭解,但怪就怪在,自己瞭解的不過是片面罷了!
眾人又一次把好奇的眼神投向了這位年輕人。不知不覺中,這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能文能武,而且還懂得農桑之術,若要是還會治國之道,那豈不是……
“孝然,且說來聽聽。”魏延已經迫不及待地想要聽聽李休的高論,若是能說出個所以然來,那這個年輕人可就不能以軍事人才來衡量了。
緊接著,李休環顧四周,然後深吸一口氣,那炯炯有神的大眼緊盯殿陛之上的劉禪與諸葛亮兩人開始滔滔不絕地說道:
“如今大漢北伐奪下隴右三郡,而這三郡之中,經整理當地戶籍來看有羌胡者多,牛羊更是數不勝數。
因此,休以為可以與那些羌胡多加聯絡,將彼等的牛羊集中起來,並收集它們的排洩物。”
“這……這又是為何啊?”楊敏聽到這裡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收集如此汙穢之物又是幹甚?
在場群臣那剛剛提起來的興奮勁,被李休這麼一說瞬間感到有些不怎麼靠譜,並且典農令提出讓李休閉嘴,這件事情不是他應該能插手的。
但是諸葛亮卻並沒有讓李休就此停下,他力排眾議執意要李休繼續說下去,典農令無奈只能退回去聽李休那不符實際的長篇大論。
“這牛羊排洩物乃是農業糧食增產的必備之物,收集大量牛羊排洩物,並輔以池沼混合浸泡,待半月以上時日,此便是糧食增產之肥料。”
“春種時,將農作物種在田中,把這些肥料均勻填進農田輔以養分,在四個月內,稻穀充分吸收肥料中的營養加快生長,生出的穀粒飽滿圓潤……”
“因此,休請諸君以此法推行農策,必將使得大漢一年內倉廩滿盈,三年內,可有餘糧北伐而不動國庫之糧,只要有糧在庫,北伐又有何難?”
話音剛落,不光精通農桑之事的楊敏都被他的那番話驚得目瞪口呆,而且就連坐在上座的諸葛亮和劉禪兩人都有些不可思議,這李休居然有這等能力?
剎那間,寂靜的廟堂又一次沸騰起來,武將們紛紛讚歎李休的才能,說他乃是全才之人,不應當任得如此官職。
“李將軍,這…汝此言可有依據?”楊敏雖然不信,但他還是想要詢問李休,剛才的那些話他能不能保證使得大漢的糧食產量大幅度提高。
見正是火候,李休藉此機會趁熱打鐵,便向群臣撒了一個大謊:
“休未及冠時,家中有良田百畝,因好奇農桑之事,又苦於年產量實在是太過稀少,因此便將方才我說此法利用起來……”
聽著李休那滔滔不絕的敘說,就連諸葛亮都有些難以置信,自己難不成一直都沒發現身旁的親兵居然是個全才之人。
“陛下,丞相!如若不信,就請試法!以都江堰一塊肥沃良田為點,靜待三月即可!”
“如今正值初冬,待來年初春時再以此法,本相倒是迫不及待想要見識見識孝然的農桑之能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