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卓越才能,亮皆看在眼裡。”諸葛亮忽然眯著雙眼對眼前的李休頗為嚴肅地說道,“亮要你發誓,終身不入廟堂,為大漢開疆拓土,揚名天下。”

這句話,算是徹底挑明眼下一切的問題,但也讓李休一直埋藏在心裡的事情得到了釋然,他等的就是諸葛亮這句話。

“末將誠心發誓,無心朝堂爭鬥,只願為大漢固守邊疆,為大漢開疆拓土,復興大漢,此誓既出,絕不反悔!”

看著李休如此認真的發誓,諸葛亮忽然間看到了自己當年的影子,是錯覺嗎?

昔日白帝城……

“孔明,若此子不可輔佐,君可自取。”

“陛下,亮深受君之器重,豈能如此!少主即位,亮必輔之,願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好…好……”

當年的自己,不就是現在的李休嗎?

雖然他還沒有到自己這個年齡,但他的功績與卓遠的見識以及能力,二十年內便可完全展現在眾人面前。

姑且不說其家世如何,光能看透所有人的想法,就已經很可怕了,誰知道自己死後,他會不會效仿霍光故事獨攬大權?

一切都是有可能的,丞相府的那些老傢伙們也都一天天老去,萬一朝廷失控,李休藉此機會一躍而起,這是誰也不想看到的場面。

如今他的決心讓自己心安,諸葛亮也就沒有必要再顧慮這個未知因素,因為他的因素在剛剛就已經解決了。

那堅定不移的決心,飽含熱情的眼神,諸葛亮相信,他就是日後大漢未來的希望。

“孝然,亮相信你,也請你相信亮,既然如此,亮不再強求你,只是想讓你記住,大漢是劉氏的大漢,不是我們任何人的大漢。”

這番話,說進了李休的心坎中。

但很快,諸葛亮把桌上的那一封信也拿了出來,這是兩人的最終信任。

“………幼常公此言有理,顧慮得多了,想得也就多了,考慮得也就更全面了。”

他沒有因為馬謖的話而惱怒,自己的能力已經開始衝擊廟堂的那些笑裡藏刀的老狐狸們,誰都不希望自己的大權交給一個武將。

要知道,武將擅權可是能夠影響整個國家是否興衰的關鍵轉折點,興則天下興,衰則國家滅。

所以,找一個與自己相媲美的武將,把軍權一分為二,雙方互相達成制衡關係,誰也沒有最強的實力,也無法奈何彼此。

馬謖的策略是為了制衡朝堂的不穩定因素,而在他的書信裡,更是提到有關當下大漢應該走向什麼定位的問題。

“丞相,末將能否看上一看,幼常公臨終前為君寫下的國策?”

“嗯。”諸葛亮沒有拒絕李休,他把桌上的兩札竹簡都交給了李休,“此乃幼常獻之兩策,國策與軍策。孝然若要修改一番,亮也無異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