唰——

這時,魏延實在是聽不下去他的譏諷之語,於是便拔出佩刀直指眼前楊儀,臉上那輕鬆愉快的表情頓時蕩然無存。

“哼,魏延!難道爾就不怕丞相治罪嗎?!”楊儀不再懼怕魏延的恐嚇,反而搬出丞相想使其讓步。

可魏延又豈是被嚇大的,並對楊儀惡狠狠地說了一句:

“老子死都不怕,即使是丞相於此處,也不會讓爾如此貶低嘲諷大漢將軍!伯瞻全家被滅,僅此幾人存活,汝還想如何!”

“文長公!不必如此……”馬岱這時走上前來拽著魏延的身體,並在其耳旁小聲說道,“沒有必要與其直接衝突。”

而這時,一直站在門外的諸葛亮聽魏延對楊儀動了刀,他的表情有些緊張,但轉念一想有眾人阻攔,應該沒有大礙。

於是他與身後幾個將吏抬步上階,丞相的身影在他們的背後緩緩出現,而魏延右眼餘光注意到了門口有人,卻並未收刀。

“文長,把刀收起來!”

站在門口的諸葛亮見此情形,左右將領都保持一種緊張而又不敢去勸阻的狀態,只有馬岱抓住他的肩膀想讓其把刀放下好好說。

其中,一直站在武將佇列裡的李休沒有說話的原因很簡單,他暫時還不想與這些將領們有直接的正面聯絡。

而且他們的底細諸葛亮並未向他公開,所以貿然出手很有可能會壞了他前些日子與丞相交談的結果,因此當下觀望情況是最穩妥的辦法。

“哼!”魏延聽著諸葛亮一聲訓喝,他將握在右手的刀收回了刀鞘之中,但表情卻依然是厭惡無比,“若非丞相,今日必取汝之小命!”

他的話很簡單,要不是看在丞相的面子上,今天不殺了你楊儀難解我心頭之恨。

緊接著,魏延與馬岱回到彼此位置上,諸葛亮的表情頗為凝重,面對這樣的情況,誰會高興得起來。

看來如果不處理這件事情,未來的魏延與楊儀肯定會因此而大打出手,甚至不死不休。

踏踏踏——

諸葛亮帶著費詩、梁虔等官吏挪步上前,他那身潔白如雪的鶴氅在所有人看來都代表著與眾不同。

或許這就是大漢的統帥獨有的裝扮。

他走到正堂案前坐了下來,眼神餘光掠過右邊生著悶氣的魏延,又挪動腦袋看向趾高氣揚的楊儀。

“封賞之事,本相自有分寸,但唯獨魏延與楊儀二人之事,本相不得不當著諸君面前談上一談!”

眾將聽到他這番話,心裡頭頓時一緊,然後紛紛挺直身子轉向坐在正堂上的諸葛亮。

所有人都沒有說話,只有楊儀在這座府衙向諸葛亮高聲訴苦,說自己並沒有說什麼,就被魏延一頓狂罵的話。

“威公,方才在門外,本相可是聽得清清楚楚!汝嘲諷伯瞻,乃是為何?若非彼等將軍,大漢北伐從何談起?!”

“丞相此言有理,末將請君免去楊儀參軍之職,趁早回去當文官,莫要參與軍事!”魏延聽諸葛亮的話頓時有了主心骨,於是趁機要把楊儀踢出這裡。

但他也沒有偏袒魏延,並且還訓斥他把性格收斂一些,日後大漢北伐還要仰仗他的力量,這樣驕傲狂放,怎麼託付?

這歷歷在目的場景,站在其中的李休不會忘記,因為這是在給他一個新的引導,那就是——制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