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來自禿髮部的使者(第1/2頁)
章節報錯
“曹真席捲河西之時,諸多鮮卑部民聽從其議,魏國願出技術、人才助我牧民學習農耕,因此……”
禿髮忽爾把當初曹真殺向河西並收降俘虜的具體情況全都同在場眾人和盤托出,這也就是為什麼有大量鮮卑牧民進入隴右的緣故。
而這只是前提條件,最重要的原因是禿髮壽闐曾為曹真羞辱,但苦於打不過魏國軍隊, 只能蟄伏待機。
“也就是說,此番這群鮮卑部民進入隴右行商,乃是汝河西鮮卑部民?”李休盯著眼前的禿髮忽爾疑惑地問道。
只見其微微點頭,由於已經過去十年之久,這群河西鮮卑人早就與雍涼漢人與羌胡交融雜居,因此走在大街上看到鮮卑長相的百姓,不是鮮卑人就是其後裔。
坐在案前的諸葛亮微微眯眼, 掌中握著的羽扇輕輕搖動, 他貌似已經知道眼前這個人是來幹什麼的了。
“趙虎……本相應該叫汝禿髮忽爾。”他直勾勾地看著眼前的禿髮忽爾,眼神的溫和瞬間一凜,“這紙條……非他人所寫,乃爾親筆罷?”
說著,諸葛亮抬起左手拿起放在桌案上的紙條對著禿髮忽爾一亮,然後肯定並準確的猜出這張紙條是他所寫。
但禿髮忽爾卻搖了搖頭,表明這張紙條並不是他親筆所寫,而是另有其人,至於是誰,他也不知道。
忽然,他好像想起來了什麼,於是向丞相提了一嘴:
“………前一陣子,有同族朋友登門造訪,並聲稱大單于欲與漢結交,想請下官手書一封致以丞相。
然,下官並不清楚其底細究竟如何,又未曾見過丞相, 因此未寫下這封手書,恐……此書乃出自彼手?”
“結交……結交……”諸葛亮聽罷, 心中一直都在唸叨著這句話,而這也恰恰是姜維提出的戰略,如今契機已至,但為什麼總感覺有些問題解釋不通呢?
對了,眼前的禿髮忽爾突然造訪,表明河西鮮卑願意與大漢成為朋友,那為什麼不是他的朋友一同前來?
再就是,如果他不知道這張紙條的事情,那他這次前來根本就不符合常理,明明是禿髮部的小王后裔,卻對此一點思路也沒有?
而且,那個所謂的朋友究竟存在不存在也是個問題,或許是禿髮忽爾為矇騙他們而杜撰,又或者他就是那個“朋友”。
“丞相,下官……”禿髮忽爾看著眼前諸葛亮陷入沉思的模樣有些底氣不足,他那如鷹似虎的眼神飄忽不定,很顯然這是心虛的表現。
眾多大漢將吏在此處聆聽, 他這個鮮卑人居然當場矇騙大漢丞相?楊儀看著他那張心虛的臉龐, 貌似看出了一些問題。
“禿髮忽爾,若是如此, 為何不請汝那朋友前來,而讓爾前來?還有,汝言道這紙條恐是朋友所書,爾又有何根據?其中……最令人感到可疑之事……”
那就是他的禿髮部麾下小王后裔的身份,明明是鮮卑貴族,卻對此事如此模糊,且基本上一概不知。
這不由得讓人懷疑,禿髮忽爾的身份是不是鮮卑小王后裔,或者說,他既然是旁敲側擊,那麼又為什麼偽造出這麼多漏洞百出的理由?
或者說,禿髮壽闐有意交往,但是怕大漢與魏國一般,因此才派禿髮忽爾前來交涉,雖然他如今已經不是鮮卑貴族了。
“呃……這……”
被楊儀一嘴連珠炮的禿髮忽爾此刻緊張不已,額頭已經是大汗淋漓,若再被對方質問下去,恐怕自己就快撐不下去了。
“威公!”諸葛亮這時制止了楊儀的威逼之言,然後態度頗為鎮定地向眼前緊張得大汗淋漓的禿髮忽爾說道,“來客,勿怪。”
既然諸葛亮的稱呼變成了“來客”,那麼久在中原的禿髮忽爾也就可以認為這次談判結盟的事情即將步入峰迴路轉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