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揚州北部即將爆發一場血海滔天的大戰時,同為盟友的大漢,此刻卻是打算從隴右三郡班師回朝了。

而且,三天前從成都傳來訊息,吳國諫議大夫趙諮率領使團與護衛人馬共三百人前來恭賀諸葛亮北伐之事。

但是劉禪接見後,覺得沒有相父壓陣,他心裡有些沒有底, 於是便請趙諮在成都遊玩幾天,待北伐大軍班師再議。

不過這趙諮也不忙,他出使魏國有兩次,但出使大漢卻是頭一次,沿途當中,這裡的風景當真無愧於它“天府之國”的名號。

昔日諸葛亮入吳遊說孫權聯合抗曹,他只不過是個小吏,如果此次前來能親眼目睹漢相尊容,趙諮心裡也無憾了。

………

此時, 漢中府衙。

從洪水氾濫直至今日,已經過去了一個月的時間,這一個月期間,從漢中乃至國內調撥了大量物資北上增援。

如果這些物資還是不夠隴右所用的,那麼這三郡的實際價值已經遠遠超出他們的想象,與其這樣倒不如讓他們自行解決。

只見諸葛亮坐於堂上,右手握著鶴羽扇,左手則是拿著一卷書,他的雙眼投向這竹簡上的字裡行間看得津津有味。

“………”

不錯,他手中拿的是卷兵書,但這卷兵書卻是並非《孫子兵法》、《六韜》、《三略》這類流傳於世的兵書。

而是諸葛亮耗費十餘年心血整合多方兵家典籍與根據這些年來自己所經歷的戰事著成的兵法大作,其名為《兵書二十四篇》。

這麼多年來,他一直都想把自己用自己心血著成的兵書傳授給馬謖,可是馬謖不爭氣,徹底與這兵書失之交臂。

“哎……”想到這裡,諸葛亮不禁嘆了嘆氣, 然後放下手中兵書,拿起放在桌案上的那樽清冽的甘水呷了一口, “咕嚕……”

此時正是炎熱達到頂峰的時候,即使是有這樣的清涼解渴的甘水鎮壓心中熱意,可沒過多久還是會燥熱無比。

踏踏踏——

諸葛亮將掌中銅樽放回桌上,門外忽的傳來一陣沉重的腳步聲正在快速的接近這裡。

他聽到聲音,眼神不自覺地向門外一送,看到門外走來之人怎麼這麼眼熟?但仔細一看,這不是姜維嗎?

很快,姜維的身影越來越近,直到走進府衙內立於諸葛亮面前,只見他頗為高興地向其行禮道:

“末將拜見丞相!”

“哦,伯約此來所為何事?”諸葛亮有些疑惑,他不是讓姜維去熟悉熟悉大漢軍營的訓練方式,怎麼這個時候回來了?

站在距離諸葛亮十步遠的姜維聽罷,他抿嘴笑了笑,然後恢復那嚴肅認真的表情對諸葛亮繼續說道:

“丞相,方才得到訊息,隴右三郡各縣災民已全部安置完畢,糧草、藥物、醫師亦已安排就緒。

趙老將軍、魏將軍以及李將軍等諸多將領請求丞相准許彼眾率軍返回,留一將於此坐鎮即可。”

“嗯……此事終於塵埃落定矣。”諸葛亮緩緩搖扇, 那淡定的臉龐忽然露出一絲笑容, “傳令,本相准許彼眾班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