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真如此,幼常罪不當死亦在常理之中。”向朗這時忽然提到出征前馬謖曾立下的軍令狀,“丞相,彼已將功折罪矣……”

他這是在為馬謖求情。

諸葛亮何嘗不知自己的學生,他比任何人都希望馬謖能夠在這場戰爭當中醒悟過來。

可壞就壞在,軍令狀一經立下,不管是誰,若要犯了主帥軍令,無論結果如何,都要被執行軍法。

尤其是在軍紀嚴明、軍規森嚴的大漢部隊當中,觸犯軍規、軍令,險些或釀成大禍者,要麼被貶為庶人,要麼被處死。

“嘆哉!”諸葛亮一時竟然也犯了難,“幼常之罪險些害得大漢北伐功虧一簣,然卻中道覺悟,提領一軍與孝然共拒敵兵,卻是令亮為難乎!”

二人駐足原地,那原本高興的笑容瞬間變得凝重。

在對於馬謖的定罪問題上,他到底是應該被執行軍法,還是應該將功折罪不予處罰?

正當兩人陷入沉重的思考當中時,府衙外又傳來捷報。

“報!”漢軍探馬雙腿一路狂奔衝進府衙之中,“丞相!稟報丞相,箕谷方向!魏大將軍曹真領軍撤退,趙老將軍並未追殺。”

這個訊息來得卻是正好,曹真一退兵,雍州東部戰場已成定局,宣告魏國在隴右三郡的控制權徹底喪失。

忽然,府衙之外又傳來陣陣馬蹄聲,那是第二個捷報。

“捷報!!隴西太守遊楚得知張郃退兵,深知不能再守,於是其在昨日清晨時向我大漢開城投降,馬將軍已入城受降。”

如今四面戰事,三面得解,令人皆大歡喜。

不過還有一面,那就是南安豲道縣的戰事,涼州刺史徐邈退沒退兵還不知道。

“速速派人探查豲道戰事,若有訊息立刻來報。”諸葛亮心中擔憂姜維,遲遲不來訊息別是出了岔子。

前線各部捷報頻傳,冀縣駐軍仿如喜鵲一般載歌載舞,這些拼死殺敵的將士是大漢的功臣,更是他們的英雄!

………

當然,豲道戰場遲遲沒有訊息的原因是徐邈還不知道曹真已經從箕谷退兵,張郃在街亭的戰事徹底失利。

“吳將軍,維意下率軍夜襲敵營,敵疲我擾,此乃兵法之策,況且歷經數日煎熬,魏軍尚未有援兵增至此處,定然疲憊不堪……”

此時,豲道漢軍大營裡,諸多將領都站在此處建言獻策,而姜維的建議則是提出夜間子時向魏營展開襲擊。

但吳班卻認為他的策略不太可行,徐邈也不是蠢才,他能夠降服羌中諸胡靠的是頭腦,豈能不知兵法之義?

“伯約此計,某不贊成。”他直接否決了姜維的計劃,難道丞相所看重的人才就是這樣循規蹈矩的將領?

上官雝見其態度甚是不滿,於是想要和他辯論一番,卻被姜維所攔下,並且對吳班平心靜氣地解釋道:

“我軍眼前一片樹林乃為天然之障,維常走此路,因而深知林中小路直通魏營側翼,若維率輕騎五百餘迂迴而去,定能大成!”

“………”吳班沒有反駁,忽然間他居然會認為姜維的話不是沒有道理,“如此,伯約便領軍中輕騎子時隨汝同去,讓那老兒心中清楚,大漢之將非鼠輩也!”

信任往往是在一個空間內而產生,何況姜維是諸葛亮器重的人才,如果依舊對其咄咄逼人,恐怕會惹了丞相之怒。

所以,吳班便讓了一步,順便也試一試這個姜維到底是不是傳聞所說的那樣膽識過人、文武兼備。

“末將遵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