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踏踏——

踢踏踢踏——

腳步聲與馬蹄聲雜亂交錯,要是根據腳步聲來判斷敵軍人數恐怕根本行不通。

但對於大概清楚敵軍具體人數的漢軍,他們返回中軍大營的一瞬間,就把中軍轅門給封了起來。

並且中軍左右瞭望塔也可隨時觀察敵軍動向,一旦對方採取強攻,觀察手就會立刻揮舞令旗向主將反映。

隨著黎明即將來臨,這群漢軍將士們也都繃緊了心絃,手中的兵器緊緊在手不敢鬆開,表情也都變得極其凝重。

一股肅殺之氣在周圍擴散開來。

回到中軍帳的李休沒有坐下安靜片刻,因為已經沒有任何供他安靜想對策的時間了。

只見他把佩刀解下放在案上,又將案上燃著的燭燈拿在手中向眼前掛在地圖旁的營防圖照了過去。

漢軍營在燈火亮光的照明下顯得格外透亮,李休緊皺眉頭,心氣沉重地喃喃自語道:

“此處地靠龍泉山路,左右環山……”

他的策略沒有錯,一旦王平率領無當飛軍抵達戰場,他們就可以順南坡方向攀爬過去。

這樣的話,在那裡與北坡漢軍衝殺人馬左右夾擊,中軍大營集結大批步卒以最快的速度衝殺而去,此困局即解。

沒過多長時間,營外來報。

“呼呼呼……將軍,王將軍已至中軍後門矣!”曹英這時氣喘吁吁地推開帳門向李休拜道。

緊接著,魏兵已經壓進中軍轅門外的訊息接踵而至,情況萬分緊急,李休顧不得那些繁縟禮節。

他直接命令王平迂迴南坡山麓,率領無當飛軍佔據崖頂,待北山馬謖所部順勢衝殺,無當飛軍立刻與其夾擊幹他孃的。

“兩軍一旦合攏,即可逼迫魏兵向寨門撤退,待我中軍精兵出營迎戰,三路夾擊,彼眾不退也得退!”

可以看得出來,李休並不想讓這本應屬於他們的勝利而變成千古遺憾。

待曹英幾人離開後,他自己一人獨自在帳內負手徘徊。

誰也不知道他現在到底想的是什麼,是擔憂?還是戰鬥的結果究竟如何?

而李休的命令這時也已經傳到王平耳中。

由於曹英的表述比較激動,王平也可以感受得到,李休現在已經慌了。

但能把反擊策略佈置得如此周密,說明他的軍事能力絕非泛泛。

“無當飛軍,聽令!”王平的傷勢也已經有所好轉,他打算在這場最後的戰鬥中親自上陣,“隨本將前去南坡崖頂!此戰若勝,全軍皆有賞賜!”

命令經其口出,無當飛軍表情振奮,在他們的眼裡,有仗打就是有戰功拿,有戰功拿就是有加官進爵的機會。

這就是一環扣一環的程式,不然只打仗沒有功勞和獎賞,誰還給你大漢賣命?

更何況,諸葛亮當年收復南中地區並不只是穩定大後方,而且還有招募南中壯士為兵的意願。

由於雍州秦嶺一線盡是大山高崖,益州人雖然擅長山地作戰,但卻比不過在深山老林生活的南中人。

所以,派南中兵出戰的決定,也是經過諸葛亮深思熟慮的,卻沒想過終有一天他們會成為這場決戰的關鍵所在。

“嚯!!嚯!!!”

話音剛落,這些高大威猛的南中勇士挺直腰板,露出的肌肉讓一些漢人精兵都為之驚歎。

由於南中多炎熱天氣,所以他們在這種盛夏季節不穿甲冑作戰很正常,一來可以保持敏捷性,二來可以翻越自如。

他們離開後,中軍轅門外已經排滿魏軍人馬,大有氣吞山河之勢,彷彿在一瞬間就可以將這道營柵統統撞爛。

“哼!李休何在!?膽敢開營一戰?”孫興提著佩刀指向眼前營門後的漢軍守卒破聲吼道,“汝才能出眾,接連守住我大魏數十輪進攻,倒不如投身大魏,右將軍定會保汝個一官半職!”

孫興這是想要以利益的代價來換取不再進一步流血的勝利。

可是他的如意算盤恐怕算錯了,李休沒有投降的可能性。

而他的勸降之言,無非就是徒勞無功,除了浪費時間,沒有任何用處。

“孫兄,與這群蜀賊說這般有何用哉?倒不如殺將進去,你我二人擒下李休獻在右將軍麾下!”周群舔了舔那乾裂的嘴唇,他已經不耐煩要殺個痛快了。

可是孫興要比周群理性得多,拖延些許時間可能會發生很大的轉機,最好的可能性就是兵不血刃奪回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