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休走在路上不知不覺陷入沉重的思考,原來自己在現代學的那些知識層面根本就是皮毛。

古人風骨絕非如此,他們已經把這種“士為知己者死”的骨氣發揮到了極致,只是在現代人看來,這種傲骨卻是愚蠢。

戰國有燕太子丹招募荊軻刺秦王,又有馮諼客孟嘗君。

馬謖深受諸葛亮喜愛,幾乎將畢生所學全數教給他,而他卻辜負了丞相期待,險些釀成大錯,所以才想一心求死以謝罪。

人知榮辱,這本是好事。

在不知不覺中,人們漸漸忘了屈辱,想著的卻全是一生的榮耀。

但如果沒有屈辱的經歷,那些所謂的成功者,如何談“榮耀”二字?時隔多年,卻早就將那些屈辱忘之腦後。

“哈……想那麼多幹嘛,在這個時代要學習的事,還很多啊。”李休已經完全沉浸在古代生活當中,至少在他眼裡,尚未有糟粕之言。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漢家禮儀傳承千百年,雖有不可取之處,但時至今日留下來的卻都是時代的瑰寶。

………

硝煙瀰漫在黑夜之中,遮擋著天空明月,使得眼前本應有些暗光的路面變得漆黑無比,可以說伸手不見五指。

而這時,孫興已經請示張郃,調出王群麾下北地勇士千人,又把中軍麾下執戟精兵調了過來。

這樣一來,他們可以在短時間內對漢營主寨形成規模進攻,至少可以向漢軍表示,魏軍尚有餘力繼續攻營。

嗒嗒嗒——

還在樹林處留守的周群忽然感覺到地面有些響動,他立馬站了起來望向東側方向,看了看孫興回沒回來。

果不其然,他剛剛聽到的聲音不是別的,正是孫興胯下戰馬揚蹄踏地的響動,只見其身後還跟著兩隊人馬。

“孫兄!”周群看到孫興歸來,連忙湊上前去牽引他手中韁繩,“兵力已調配完畢,就待孫兄歸來矣!”

翻身下馬的孫興看到眼前已經被編成好幾個隊的步卒點了點頭,而後又叫來身後的騎營都尉王群和執戟校尉馮高上前。

“二位,汝等麾下將士切記,定要按我方才所說的去做,否則我軍欲突破漢營封鎖,幾乎不可能。”

“既然右將軍能採納汝之建議,那其中定有妙處可言,我等從命便是。”王群雖然與孫興交集不多,但知道他的能力不輸給那些將領,所以他才願意聽令。

而馮高與孫興曾為同營弟兄,彼此之間自然沒得說,他麾下千人執戟精兵全歸其暫時統領。

有道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孫興才能出眾,眾人也有目共睹,即使是不勝,若他活了下來也會被破格提拔。

“善!”孫興這時來到那些被編組的步卒身邊,他表情凝重,左手緊緊扶住腰間刀鞘,眼神中對他們充滿了信心,“此戰兇險,每隊僅一刻鐘,望諸君平安歸來。”

短短一句話,卻滿載寄託。

這些將士們聽到孫興的鼓勵,紛紛打起十二分精神,這將是他們征戰街亭以來最後的戰鬥。

張郃在孫興離開之後也在想,如果此番攻勢還不成功,那是否就應該拍板定案率軍撤出此地了呢?

“唔……死傷越來越多,老夫深知此戰艱難,若此戰不成……唯有退兵可言。”他站在帳門外那片天地上心中暗暗想道,“為將者,當愛惜士卒。諸君在天有靈,老夫愧對爾等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