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4章 戰爭的意義(第2/2頁)
章節報錯
“刺史,下官以為我軍應急攻列柳。”魯芝站在郭淮右手邊抬手行禮,“眼下我軍糧草即將殆盡,且兵力佔多,倘若長期拖延,與我軍不利也。”
其實郭淮心裡也很清楚,糧草即將耗盡的事情他並沒有讓魯芝聲張。
一旦這個訊息不脛而走,魏延就會藉機利用他們即將斷糧的事情打輿論戰。
要知道輿論是最可怕的,郭淮不怕戰死沙場,唯獨怕軍心譁然。
“哎……世英,汝之言不無道理,然當下我軍將士體力不濟,展開全面進攻,倘若魏延死守不退,又當如何?”
這一點,郭淮算得很細。
對列柳發起總攻,那就需要大批糧草供給將士,恰恰是他們沒有那麼多的糧食,一頓吃完沒能攻破此城,結果卻斷糧了。
得不償失。
魏延這個人郭淮有所耳聞,並且當年在漢中之戰時也曾謀面,不過並未與其展開正面交手。
今日一戰,他才真正的感受到什麼叫做悍將。
他的作戰方式與招數攻守兼備,進可攻,退可守。如果要尋找魏延的破綻,可以說幾乎無從下手。
但現在漢軍所暴露的破綻沒有別的,只有兵力人數佔盡劣勢。
“敵兵雖少,但餘不願使得對方背水一戰,汝可明乎?”郭淮忽然皺了皺眉,“倘若如此,魏延必置死地而後生,哪怕戰至一兵一卒,亦要血拼到底也。”
魯芝陷入了沉思。
他自幼以來,經歷過長安變亂,李傕和郭汜兩人為爭奪皇帝不惜百姓黎民而為此付出生命代價。
而他的母親,就死在了李傕的手中。
因此,對於戰爭來說,魯芝是極其厭倦的,也讓他的性格變得和善,在郡中享有名聲。
可被郭淮徵辟為別駕從事之後,他走上了仕途,卻仍然改變不了戰爭的悲劇,這也讓他堅定了治理一方百姓的信心。
至少,在他的能力範圍之內,能多保護一些百姓就多保護一些。
“哎……”魯芝無奈地搖了搖頭,“戰爭非兒戲,卻時常雜糅仇怨與憤恨,不知為何,下官忽然想起昔日李傕郭汜於長安興刀兵,戰亂頻仍……”
案前的郭淮聽到這番話,他的臉上露出無可奈何的表情,這是他第一次正面回答當年的問題。
“汝言下之意,餘亦懂得。”郭淮長長吁了一口氣,“戰爭造就禍患,使得無數黎民流離失所,可……此乃我等所能主導也?”
這句話,徹底說中了戰爭的原因。
在他們這些軍旅將帥的心中,實際上也並不想出兵打仗,除非那些嗜血如狂、貪戀戰功的將領。
可戰爭不是他們所主導的,是由君主這些當權者所控制的,軍隊的存在為了效力於戰爭,沒有戰爭還需要軍隊幹什麼?
它的意義是為了君主自身的千秋偉業,他們不惜發動戰爭而開疆拓土,既然選擇了發動戰爭,那麼就要做好流血的準備。
歷史就是這樣的不留情面,魯芝想必也很清楚,戰爭誰也避免不了,包括他們自己。
“刺史教誨,下官深受感悟。”
只見他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郭淮卻是站起身來走到魯芝面前,二人沒有繼續說下去,只是默默地思考著這個問題的答案。
這一刻,他們彷彿忘記了自己身在何處,陷入腦海中的迷霧重重緩步摸索,戰爭若要避免,只有戰勝對方,以武力壓制對手,才能儘可能避免。
否則,別無他法……